
总台央视记者李宁:三澳核电项目二号机组的穹顶距离地面接近60米,目前工程整个的进展是,一号机组在3月底进行设备的联调联试,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将实现并网发电,二号机组目前在进行设备安装。此外还有三号机组和四号机组也都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奋战在项目一线,来全力推进项目的工程进展。
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仪控部经理熊威:这块大屏是我们三澳基地的综合指挥中心,也是我们的智慧工地系统,在这个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整体项目的建设情况。目前现场作业人数已经达到2万人,进入厂区的,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是有11579人。
熊威是三澳核电项目仪器控制的负责人,为了让我们对“华龙一号”的建设有更直观的了解,他带领我们进入了正在建设中的一号机组的核岛内部。
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仪控部经理熊威:现在是建设安装阶段,所以它的口开得比较多,等后续项目到收尾阶段,会把所有的口全封起来,只预留一个出口,再进入的话就全部换连体服了。
穿行在人来人往的核岛内部,每个岗位都有人在忙活着,他们都是来自核电建设单位的建设者,很多人都是从这个项目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仪控部经理熊威:这个区域就是整个核岛厂房最核心的区域,我们一般叫反应堆水池。这里面的液体是含硼酸的溶液,所以呈现的效果是非常漂亮,非常梦幻的。现在因为是整体的系统调试阶段,这个阶段把水先充上,检查整个水池的泄漏情况,主要是对前期的密封效果进行检验。
熊威告诉记者,三澳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约1200亿元。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每年将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能源超54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16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余万吨,相当于造林11万公顷。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 带动效应惠及广泛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调试管理处处长刘华刚: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是2号机组热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我们热试结束之后还会进行2号机组首次核燃料的装载。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俊明:漳州核电6台机组建成以后,每年的发电量会达到600亿度。我们按照目前的测算,如果说6台机组每年能满发的话,每年能提供的税收可以达到30亿左右。这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提供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除了提供清洁的能源,“华龙一号”还有很多隐藏的经济价值,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落地会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汇聚。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调试管理处处长刘华刚:我们核电的从业者有很多是大学毕业生,包括我们现在施工人员,全国各地都有,大家都是从祖国的五湖四海齐聚这里,来实现“华龙一号”的建设。
据了解,“华龙一号”机组设计寿命为60年,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带来持续的运维配套设施以及备品备件的需求,这将为国内工业产业链条上各行业产品能力的提升创造长期动能。
在位于广州南沙的东方重机,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正在加工,“华龙一号”的许多核心装备都由他们配套生产。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东:通过“华龙一号”产业链带动了各类型企业参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突破了大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应用。我们在2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致力于“华龙一号”核电装备研制,已为国内16个核电站提供了174台套核电装备。
据统计,自华龙一号研发以来,已带动核电产业链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全面实现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
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在核电建设环节,1元核电投资,将拉动社会总产出增长3.04元、GDP增长1.03元;稳定运营后,生产1元核电电力,可拉动社会总产值增长2.22元,GDP增长1.18元。
核电人的新年心愿
中广核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师郭清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和我的小伙伴合作更加默契,更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中核五公司三澳核电项目部工程部工程协调主管徐艳哲:我的心愿是我们国家能够越来越富强,咱们的核工业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核三澳核电基地土建技术员周鑫:希望咱们核工业以后的科技创新,能高歌猛进,越来越好。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机械加工技师王尧伟:希望今年下的订单多一点,大家的收入逐年增长。
中核华兴陆丰核电项目部钢结构施工分部工长秦庆坤:想让这些高科技的焊接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核二三陆丰核电项目部1、2号机组电气队负责人李枝清:红红火火迎开工,以火热的状态迎接开门红。
中广核惠州核电接产联络办移交接产副主任工程师吕龙:希望太平岭核电厂一号机组实现高质量投产。
中核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经理胡淼:继续保持这股追求卓越的干劲,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