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暨纪念版发布会”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回顾《陈寅恪文集》的出版过程、探讨陈寅恪先生学术之价值及对当代文史研究的深远影响。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史学家之一。在当代中国出版界,上海出版人则是明确认识陈寅恪先生著作价值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修订重印了陈先生的著作《元白诗笺证稿》;又约请陈先生将其有关古典文学的论著编集出版,陈先生亲自拟定书名为《金明馆丛稿初编》。书信往来中,得知陈先生正在撰写另一部著作《钱柳因缘诗释证》(后更名为《柳如是别传》),也积极约稿,并得到陈先生的同意。后因种种原因,这两种书未能及时出版。
1978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易名,即于当年3月重印了《元白诗笺证稿》,并启动《陈寅恪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在陈寅恪先生的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全力支持下,历经三年搜集陈先生已刊和未刊的著述、手稿,于1980年始正式出版《陈寅恪文集》,至1982年出齐。文集收录陈寅恪先生作品凡七种,分别为《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均是首次出版。蒋天枢不仅承担了陈先生文稿的收集与整理、校勘工作,还撰写了《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作为附录。
2020年恰逢《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为纪念陈寅恪先生,以及为出版《陈寅恪文集》作出重要贡献的蒋天枢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辈们,上海古籍出版社决定重版《陈寅恪文集》,以纪录中国当代学术史、出版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发布会上,复旦中文系邵毅平、复旦古籍所陈正宏和复旦大学出版社陈麦青等人,作为蒋天枢先生的弟子,回忆了其收集陈寅恪先生书稿,整理、校勘文集的过程和点滴细节。陈允吉教授则讲述了陈寅恪先生与复旦前辈学人的故事。王水照、周振鹤两位教授阐释了“陈寅恪对今日历史学的意义”,陈尚君教授深入分析了“陈寅恪先生诗史互证治学方法与近四十年唐代文学研究的学风变化”,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以“不负国宝,襄进学术——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为题,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陈寅恪的学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均据原版影印、修复。正文部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在1982年重印时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了修订,其中《金明馆丛稿二编》增补文章五篇。故此四种,据一版二次影印。其余几种,均据文集初印本影印。封面、内封、插页等,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档案中完整保留了题签、封面纹样、图片等原始素材,美编据此修复制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奉献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陈寅恪文集》。同样,纪念版也分精装、平装两种形式。其中精装限量正式发行1000套,附赠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一册,配独立编码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