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无数国内优秀红色文艺作品汇聚于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4月8日,上海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演”正式启动,“探寻申城舞台红色密码”主题展也在A+艺术空间中央舞台拉开了帷幕。
首期文艺党课迎来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创陈飞华、王佳俊和朱洁静,就“电波”背后的精神密码,几位主创与观众共同解析了这部文艺作品里流淌的红色基因。
革命经典+时代新作
主题演出带来别样红色体验
众所周知,剧场作为文艺演出的一方舞台,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宣传阵地。作为国内建成的首家国际性高等级综合剧院,上海大剧院开幕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大剧院又精心策划了系列展演,融合文艺演出、展览陈列、文艺党课和文创产品等多元形式的“红色套餐”贯穿全年,力求给观众带来别样的红色舞台体验。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开始,上海大剧院“红星照耀”系列就汇集了一批红色主题文艺演出,涵盖歌剧、芭蕾、民乐、话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其中既有久演不衰的革命经典,也有近年来票房热卖的时代新作。
上周,上海歌剧院民族歌剧《江姐》拉开了系列演出的帷幕,本周末,捧得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将再度登台。
紧随其后,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国乐咏中华》等也都将逐一献演。7月,党的生日之际,聚焦“左联五烈士”的原创新作——话剧《前哨》也将亮相大剧院舞台。
台上演出台下 “党课”
深度挖掘红色舞台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之余,上海大剧院还深度挖掘红色舞台资源,同步策划了一系列文艺党课,围绕红色主题创作演出,融合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呈现党课内容,发挥主业优势,形成富有教育意义、凸显文艺特色的“文艺党课”,更好地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文化资源,做强擦亮文艺党课党建品牌。
4月8日下午,趁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重返上海大剧院之际,首期“文艺党课”就率先开启。记者在现场看到,“电波”的三位主创代表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成为了首期党课的讲解员。
从台前到幕后,三位嘉宾就“《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精神密码”为题,剖析了这部文艺作品里流淌的红色基因。不同于常规党课,活动的气氛十分热烈。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场“文艺党课”面向观众开放,预约名额5分钟内就迅速被秒杀。
展览、文创融为一体
上海大剧院呈上“红色套餐”
除此之外,今年,上海大剧院还特别策划了“探寻申城舞台红色密码”主题展览,独辟蹊径,以上海演出舞台上演的红色剧目为切入点,由舞台作品观照历史时代,辅以相关剧照、采访视频、时代关键词等手段,为观众详细解读剧目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
据了解,展览旨在通过“初心”和“使命”两大板块,弘扬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传统,传承文艺创作的红色基因,培育红色题材的观众基础。4月起,该主题展将在上海大剧院一楼的A+艺术空间展厅常设展出。
此外,由上海大剧院自主研发设计,命名为“祖国的光辉照我心”的红色系列文创产品也已上线。大剧院方面表示,2021年,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演”计划推出融红色演出、主题展览、文创产品、文艺党课于一体的“红色套餐”,不同观众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红色套餐”中相应内容,打造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上海大剧院“红色打卡之旅”,大剧院也希望借此向公众展示舞台经典的时代价值,增强庆祝活动的现代气息,拓宽受众群体的范围,让革命薪火在青少年手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