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观众是40岁以下中青年,“东方名家名剧月”如何做到常演常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4-28 18:28

摘要: “我们相信它能在年轻观众心里播撒下一颗传统艺术的种子。”

5月2日晚,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将以一出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宣告“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正式落幕。自3月20日起的一个多月内,来自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海独角戏艺术传承中心等院团的14台19场戏曲演出轮番亮相。史依弘、茅善玉、傅希如等多位名家名角轮流登台,不断掀起沪上戏迷观戏热潮。已经十二岁的东方名家名剧月在精心培育下,一棵民族戏剧的“茂盛的生命之树”已然枝繁叶茂。


特殊时刻,戏曲演出热度仍不减


“过去一年十分特殊,文化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我们才更要迎难而上,持续为戏曲艺术提供展演平台。实现了14台19场的体量,甚至比往年更多。”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告诉记者,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与往年相比热度不减。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的声音》、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繁花》、上海沪剧院《江姐》等剧目在开演前都几近售罄,闭幕演出《杜鹃山》响应上座率100%的政策,在演出前两周开放了剩余的座位,也尽数售光。雷雯表示:“我们原本担心观众对戏曲的观演热情还未恢复,但现在看来整体趋势向好。”


今年时逢建党一百周年,东艺再度加码,通过文艺演出、艺术党课等多元的形式特别打造“红色经典”系列展演,在精彩的表演中呈现鲜活的红色历史。因此在策划“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时,特别聚焦上海,选择了多部红色题材精品力作迎接党的百年华诞。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姐》《壹号机密》《上海的声音》三部大戏用上海的剧种、上海的声音展现了“新声”“新态”,唱出对党、对祖国的祝福。


作为国内唯一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名家名剧月以“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该看一场戏”为理念,在每年春天专门腾出一个月的时间留给戏曲演出,持续为当代中国戏曲的名家力作搭建舞台。更一改以往戏曲演出观众“白发苍苍”的印象,不断吸纳年轻观众作为主要观演人群。曾有来自西安在陆家嘴金融城工作的白领说,能在上海浦东看到来自家乡的戏曲秦腔,当下热泪盈眶。



力推新人新剧,年轻观众成观演主力军


每年集中性的十几台演出,如何坚持推陈出新,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国粹之美?今年,新版《高博文说繁花》和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先后亮相。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把新版《繁花》的首演放在了东艺,并为这次演出做了一个“大胆地尝试”,让《繁花》中的六位演员在台上兼顾“说书人”和“书中人”,用一种接近戏剧表演的形式打造“类似观看3D、4D电影的感觉。”


作为一部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于4月21日在上海首次亮相。江苏省昆剧院的院长也是主演施夏明非常忐忑,“上海这个码头不好跑,在东艺的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呈现给观众我所理解的梅兰芳”。令他们兴奋的是,演出收获了不少好评,很多年轻观众在微博上发帖表示“想不到当代题材的昆剧也可以很好看”。“我们相信它能在年轻观众心里播撒下一颗传统艺术的种子。”施夏明说。


事实上,往年的新观众成为今年的“铁杆”,一直是东方名家名剧月的一大“传统”。近年来,东艺在整体节目策划不断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品牌化的趋势,“要用年轻人喜爱的语境来与年轻人交流”是目前越来越偏重的营销方式。在如今火热的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上,多部剧目的主演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戏曲的魅力,与年轻观众通过弹幕互动极大地拉近了戏迷与角儿们的距离。


12年过去,年轻观众的占比越来越高。据剧场方面统计,本届名家名剧月大于80%的观众都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随着民众文化审美与需求的提高,戏曲艺术迎来了越来越多新观众。”总经理雷雯表示。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民阅读品牌大数据报告发布,书香...

《奋斗与梦想》一书热销加印,百余...

上海国际艺术节全新艺术品牌ART...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