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图书馆珍藏红色文献展开幕式暨《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首发式日前在上图举行。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光荣之城。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少数几个设有革命历史文献专藏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早在1949年以前,以老馆长顾廷龙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积极搜集、保存了一大批革命(红色)文献。1949年以后,上海图书馆继续大力征集、收藏革命文献,目前,上海图书馆共收藏有各类革命历史文献原件近万种,1万5千余册(件),其中部分文献属海内孤本。由于历史原因,革命历史文献的出版、发行、保存都极为困难,传世稀少,留存至今的革命历史文献,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革命文献时间跨度约近半个世纪,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记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和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影响的文献。其二,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各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其三,各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各种文献。
上海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种类繁杂:除常见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类型外,又有照片、传单、地图、手稿等类型、甚至还有请柬、席位册、证件等档案资料。
除报刊资料将另册出版之外,《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收录了上述各种图书及非书资料,总数近9千种,全部条目按分类编排,不再区分文献类型。《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在馆藏的近万种红色革命历史文献中,选取近500种文献,其中中文图书400余册,传单、布告、钱币等非书资料50余种,另有期刊、报纸、外文文献等近30余种。
本次展览的文献均精选自馆藏中具有代表性、珍稀性的红色文献,共展出1915年至1949年的各类文献63种97件。如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初版与二版实物、中共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最早的《资本论》中译本、毛泽东寄赠顾颉刚的《论持久战》、红军长征最早的历史记录《红军长征记》、记录中共领导全面抗战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论持久战》的最早版本、报道中共七大胜利闭幕的号外、由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行的报纸《上海人民》、《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等。
陈超馆长表示,希望广大读者们能够通过这些馆藏红色文献,管窥先进思想在中国大地传播发扬的过程,也能看到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本次展览将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展至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