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观众自发前往送别越剧大师王文娟!弟子:生命最后一刻,老师还在想着排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8-10 14:23

摘要: 王文娟先生千古!

作为越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表演文武兼备、细腻传神,曾演绎过林黛玉、春香、孟丽君等多个经典角色,尤其是她饰演的林妹妹,曾是几代人念念不忘的经典——8月10日上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文娟同志的遗体告别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王文娟老师生前家人、好友、同行以及大批戏迷自发前往送别。



“妈妈去天上陪爸爸过生日了”


劳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早上九点刚过,已经有大批市民观众聚集在大厅前栏杆外等候,不少人手里捧着王文娟老师的演出海报、印有其剧照的《红楼梦》画册等。此前,上海越剧院特别发布公告称,为落实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王文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将不对社会公众开放,上海越剧院特别开通了网上吊唁厅,以方便公众寄托哀思,龙华殡仪馆各处也摆放了相关告示牌。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戏迷站在酷暑下久久不愿离去。


在告别大厅里,悬挂着是一幅王文娟巨幅照片,上方书写“送别王文娟先生”几个大字。两侧的挽联是“台上演戏不怕复杂精益求精无愧性格演员,台下做人只求简单乐于奉献堪称德艺双馨”。大厅四周及两侧偏厅,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挽联。王文娟的女儿孙庆原接受记者采访时数度哽咽:“妈妈走了我非常难过,这几天我一直对自己说,今年是爸爸(孙道临,演员,1921年12月18日至2007年12月28日——笔者注)的诞辰100周年,也许是爸爸想妈妈去给他过三位数的生日了,所以带她去了。”



遗憾的是,王文娟的多年搭档、大弟子,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唤作“小紫鹃”的越剧大师孟莉英,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未能来到现场。自1954年在越剧《春香传》中扮演丫鬟香丹之后,她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王文娟老师的“专用贴身丫鬟”。王文娟弟子单仰萍告诉本报记者,“孟老师在养老院里出不来,一天给我打好几个电话,哭得不行,她说一定要我帮她表达哀思,还关照我们帮她做个特别一点的花圈,最终我们帮她定制了一幅,用鲜花组成‘千里共婵娟’几个大字,以表她的心意。”



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想着排戏


王文娟亲传弟子王志萍告诉劳动报记者,老师在病中,仍一直关注着越剧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及演出情况。去年9月,为了支持年轻后辈们做抖音直播推广越剧艺术,王文娟老师特意写下了“王派艺术薪火相传”八个大字,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不便,仅仅是握笔题字就耗去了她几个小时的时间直至精疲力竭。她念念不忘的自己以90多岁高龄谱曲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毛泽东词)的排练进度,希望这部作品交由学生们出演,能早日与观众见面,作为她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一份心意。


王志萍眼含热泪,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与恩师的最后时光:“老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想着排戏。6月10号那天,我们把排练录音送到了医院的老师床前,让她听到最新的进展,也是希望由此给她更多的振奋。当手机放在老师耳边时,昏迷中的她忽然睁开了双眼,泪流满面。这一刻她还微微含笑,嘴角还微微颤抖,仿佛在跟着一起唱。”



戏迷高温天坚持送别,不愿离去


近中午时分,王文娟老师的遗体告别式接近尾声,门口仍聚集着大批市民观众不愿离开。尽管天气炎热,但穿着全身黑色西服的戏迷“远真”告诉劳动报记者,自己来前就知道不能入场,他只想站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再送别一程。远真说,自己13岁那年,无意间听到了一张王文娟老师《追鱼》的演出VCD,当下就被深深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27岁的远真是一名瑜伽老师,对越剧艺术的爱早已深深植入心底,成了一名年轻的老票友。“2019年上海文学艺术颁奖典礼时,我还有幸见到了王老师,亲自给她献了花,没想到那一面之后,就是天人永隔了。王老师的《追鱼》中有一句台词,叫‘这一次冲破了惊涛骇浪’,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每当我遇到难关的时候,总会想到这句,就会重新获得力量。可以说越剧和王文娟老师,影响了我的性格和人生。”


摄 影:唐一泓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做人简单、演戏复杂,已故越剧大师...

再见,永远的林妹妹!越剧表演艺术...

“浙江越剧中国行”上海站启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