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6个小时的演出,200多个角色轮番登场,观众走出剧场已是深夜……日前,记者从上剧场获悉,赖声川导演的史诗级话剧《曾经如是》即将开启全国巡演。一部超长话剧如何让观众坐得住?日前,赖声川和剧中主演郝蕾、张杰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们与《曾经如是》的幕后故事。
赖声川:超长时间是为了不让故事打折
《曾经如是》是赖声川导演的一部话剧作品,首演于2019年,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小村庄的人们——面店女老板雪莲、天生吟唱净土故事的多吉、可以与动物说话的扎西、牧民大强等,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场在婚礼中发生的地震打破,由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2019年首演时,不少观众就评价《曾经如是》是部庞大的作品,这不仅是因为演出长达6个小时,剧中主角也跨越了近30年的时间,场景更是从山村到雪山再到城市不断轮转,故事体量包含了5幕,81场戏,200多个角色。
有人好奇,为什么一定要把戏剧做到如此长度?赖声川耸了耸肩说出了他的思考,“戏的长短是根据内容决定的,它有自己的生命,《曾经如是》说完这个故事就要很久,我不希望它打折扣。”因此,在2019年首轮演出过后,赖声川虽然对剧本进行了调整,但并没有删减太多内容。
不过,赖声川也表示,超长戏剧的确带来了挑战,剧组也在不断寻找出路,比如首演时让人印象深刻的“莲花池”舞台就是出路之一。其实,早在他的另一部话剧《如梦之梦》中就曾启用过“莲花池”环形剧场的概念。
此次《曾经如是》的舞台设计再次选择“莲花池”,并且加大为“双莲花”。对此,赖声川解释道,“传统剧场是镜框式的,观众在这边,演员在那边,不太能够走近。用莲花池的形式表达《曾经如是》的故事,可以为观众提供不同的视角。”在“全景式生命回顾”的“莲花池”舞台,也将带领观众走进一次更大更包容的生命经验。
郝蕾:好作品也能馈赠演员力量
在《曾经如是》中扮演女主角雪莲的是演员郝蕾。在此之前,她曾经主演过《恋爱的犀牛》和《柔软》,《曾经如是》是她的第三部话剧作品。作为演员来说,郝蕾在话剧舞台上不算高产,甚至有人说她有些“挑剔”。
对此,郝蕾直言,不频繁出演是因为在等更好的剧本,而她一直有自己的选剧标准,“我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完全地释放。”之所以被雪莲这个角色打动,郝蕾表示,是因为这是一个内心十分强大的女人,“虽然一生坎坷,不断目睹亲人朋友的离开,但历经生死考验的她仍然在努力生活,慢慢找寻着生命的答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人生的缩影,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
2019年的首轮演出结束后,郝蕾饰演的雪莲收获了不少好评,但她自己却不太满意。“我还是太年轻了,无法切身体会老年雪莲的内心世界,现在还是在靠近、模仿。”不过,时间和经历是演员最好的养分。经历了疫情期间对生命的思考,两年之后再次饰演雪莲的郝蕾对本轮巡演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我相信我会一直演下去,也许等我到了雪莲的那个年纪,才能更完整地诠释这个角色。”在郝蕾看来,每个角色的背后其实都是生命的积淀,演员赋予了角色生命,而好的作品也能馈赠演员力量。
张杰:表演之余还有体力挑战
与郝蕾一样,《曾经如是》也是张杰和赖声川的第一次合作,不仅如此,这还是张杰与话剧的首次触电。被问及为这部戏做了哪些准备,张杰笑言,除了和郝蕾取经表演经验外,还有一个挑战就是体力。
“将近6个小时,而且这次莲花池变大了,得跟上整体表演的节奏,所以要跑得更快一点。”为此,在学习表演之余,张杰还要忙着健身。首轮演下来后,张杰就直言,比演唱会上唱三个小时还要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歌手的张杰在剧中扮演的多吉也是一位歌者,有许多吟唱的戏份,这也巧妙地成为了整出戏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