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8分钟后,她又将击剑运动搬进了舞蹈剧场!侯莹新作《消失》在沪首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1-10-17 17:19

摘要: 通过这支现代舞,你能看到击剑的绅士气质、机智的博弈精神,还能看到现代舞的力量和艺术美感。

舞蹈的表演边界有多广?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段八分钟的舞蹈《画卷》后,10月16日晚,舞蹈家侯莹又带来了一部崭新的作品,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侯莹舞蹈剧场与国舞剧场联合主办的现代舞新作《消失》在国舞剧场完成首演,这一次,她将击剑运动搬上了舞台,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


头巾包裹光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这是侯莹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国内第一批从事现代舞的舞蹈演员之一,1996年,侯莹便凭借处女作《夜叉》斩获了白俄罗斯现代舞创作金奖。2002年加入纽约沈伟舞蹈团后,两人合作出演了《春之祭》《声希》《天梯》等诸多知名舞蹈作品。


但提到侯莹,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还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她参与编排的那段8分钟的舞蹈《画卷》。许多人或许还记得,那年夏天,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舞台如一张洁白的画纸般徐徐展开,黑衣舞者上下跳跃,像墨点一样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尽管在现代舞领域比纽约晚了100年,但中国舞者却在8分钟里惊艳了世界。也是在那之后,侯莹毅然回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国内的现代舞发展上。侯莹总说,选择现代舞对她来说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角力,她希望将舞蹈的表演边界扩展到更大场域,于是,她用现代舞介入陈丹青的油画展、在迷宫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里表演,侯莹对舞蹈的表达从来不止步于舞台。


舞者接受3个月专业训练


近两年,世界演艺市场受疫情影响颇深,一桩桩未知的事件扑面而来,也引发了侯莹新的思索。在她看来,疫情虽然带来了伤痛,但也让人们看到了团结、反思和希望,尽管人人在疫情肆虐的未知数下奔赴着明天,可向上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


当看到击剑运动员带着面具全力竞技的模样时,侯莹在疫情期间的感触瞬间有了画面感,《消杀》也应运而生。据了解,这是侯莹沉淀三年的新作,她希望以超现实的形式在舞台上与观众一起探讨生命的严肃话题。



但是,怎么从击剑标志性的视觉效果中转化出舞蹈语言,是侯莹面对的首要难题?“我希望舞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舞者,舞台上演员要有准专业击剑水平。”为此,侯莹特别邀请来了北京击剑队的教练田雨川和国家一级裁判梁佳月,为舞者们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专业击剑训练。


据梁佳月透露,在这几个月里,她的任务就是让演员们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击剑运动员的感受,“首先要让这些舞者了解什么是击剑,再给予专业训练,从准备活动到基本功练习,从技术练习到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样不落。”


兼顾体育与艺术,获职业教练点赞


不仅如此,在这个作品中,舞者们还要全程佩戴击剑面具,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视线,一是呼吸。可考虑到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和舞蹈的艺术性,侯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我选择击剑作为舞台造型,它是保护外衣,两个人面对面,戴着头盔无法看到对方的脸,他们在认真对刺。”这种博弈与侯莹在疫情期间的感悟不谋而合。于是,在此次演出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台下,观众们全都戴着口罩;台上,舞者们则全程佩戴面具,在国舞剧场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仿佛真的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作为击剑教练,梁佳月在看过演出后直言,“舞蹈里的击剑元素不仅仅指的是舞者们拿着剑,穿着衣服这么简单。每个舞者都经历过击剑的专业训练,这和随便拿着剑跳几个动作完全不同。通过这支现代舞,你能看到击剑的绅士气质、机智的博弈精神,还能看到现代舞的力量和艺术美感。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击剑元素舞蹈作品。”


国舞剧场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连续11小时共舞“云端”!国舞中...

自编自导自演《大饭店》惊艳大剧院...

段婧婷携《自言自语》亮相国舞剧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