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了温情的一幕。恰逢国际残疾人日前夕,上交携手徐汇区残联发出邀请,200多位残疾人士在亲朋及志愿者的陪伴下走进上交音乐厅,开启了一次属于他们的古典音乐之旅。当残障人士消除心理障碍勇敢跨出第一步,音乐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奏响了城市温情的音符。
“残疾人出行不太方便,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有各种顾虑。与其产生麻烦,最后想想还是放弃算了。”徐汇区残联副理事长谈燕道出了阻碍残疾人士走进剧场的根本原因,“其实他们都渴望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长期的一线帮残助残工作中谈燕发现,尽管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很多残疾人士内心还是十分向往文艺生活的。
事实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建造之初,就周全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从复兴中路主入口到B1层的两个演出空间,动线上全程均为缓坡设计,并设置了垂直电梯。主厅和演艺厅靠近观众入口的区域,也设有专属的轮椅座位。除此之外,所有公共区域及后台,配有5间无障碍卫生间可供使用。而在数量有限的停车位中,也特意预留出2个残疾人车位,最大程度地为残疾人士提供观演便利。
而早在2014年,上海也已在《上海剧场管理标准》及《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中对残疾人士观演需求作了细致考虑,提出现代剧场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位、配置国际通用装置等具体要求。
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看来,剧场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位喜爱艺术的朋友敞开,无论你是普通观众,还是特殊人群。“要让无障碍设施真正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到帮助。”周平将此次邀请残疾人士观演视作是一次对剧场无障碍设施使用和服务的检验。
于是,上海交响乐团找到徐汇区残联,双方一拍即合。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提前多次来到上交音乐厅,实地确认各项无障碍设施,了解演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服务,并给出专业建议。当这个好消息告知辖区内13个街镇的残疾人士时,也很快得到了这些特殊爱乐者的积极响应与踊跃报名。
为了迎接这批特殊观众的到来,上交方面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将中场休息时间延长至20分钟,还特意组织了“1380小红人”提供现场志愿服务。记者了解到,“1380小红人”是上海交响乐团11月刚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得知乐团将邀请残疾人士前来听音乐会,小红人们纷纷举手报名。演出当晚,37名“1380小红人”全员上岗,在实名入场、残疾车引导、取票验票、现场指引等岗位上,为残障观众提供着贴心、暖心的服务。
对弱势人群的关爱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上海交响乐团希望通过此次公益活动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和保障,在日常的演出中能为特殊群体做好服务,真正打造一个“残疾人士友好剧场”。
“这次观演是一次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活动。我们要将视线投向少数群体,献上更多好的文艺作品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没有障碍的友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剧场应该主动参与都市文明的思考和进程,提升城市的温度和温情。”周平说。
上海交响乐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