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挑大梁,小故事现大情怀,原创越剧《海上光启》下月献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烺 发布时间:2022-03-01 20:10

摘要: 茫茫大海上,一艘扬帆的小船向着远方的光芒启航。这一束光芒,是上海文化精神的浓缩与赓续。

在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以海派文化的表现形式,演绎海派文化代表人物。3月1日,原创越剧《海上光启》在徐家汇街道举行宣传沟通会。


创作源于一出小戏


《海上光启》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指导,上海如意越剧团、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凌云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出品。今年1月26日、27日晚曾在上海群众艺术馆试演两场,获得了专家和普通观众的高度评价。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其身上体现的是上海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汇贯通。



今天的上海,随处可以邂逅徐光启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迹,比如徐家汇源、光启公园、光启城……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徐光启的了解还仅仅停留于这些地名和学生时代书本上读到的只鳞片甲。


《海上光启》的创作缘起于2020年上海如意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初心如一》。小戏通过回忆的形式再现了徐光启一生的主要成就和人格光辉,演出后获得了一致好评。


排演过程中,越剧团团长、《初心如一》主演之一童丽君随着对徐光启的了解不断深入,萌发了排演一出大戏,将徐光启一生搬上舞台的想法。


一出笑中带泪的喜剧


《海上光启》的四场戏中,前三场都是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每每排到“治蝗虫”“种红薯”,排练场上总是笑声不断。幽默诙谐是《海上光启》的主基调,但整出戏却并非“为了搞笑而搞笑”。笑中带泪才是最高级的喜剧,也是《海上光启》追求的目标。


虽然性格乐观开朗,但徐光启的一生却带着悲壮的色彩。因为有了前三场喜剧风格的铺垫,全剧最后第四场的悲剧性才显得更加深刻。包括沈歆雯、笪雪莹在内的主演都说:“大家都很怕排这一幕,因为实在是太压抑、太心痛了,每次排演都哭得稀里哗啦。”



徐光启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开拓、创新不能为环境所容,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先行于时代的殉道者。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残酷而沉重的现实,也留给演员和观众无尽的思考。


童丽君还告诉记者,人们了解徐光启,往往更侧重于他在天文科技、中外交流方面的杰出贡献,却鲜少知道他还是位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徐青天”。


明清之交学者査继佐《罪惟录》记载徐光启生活极其简朴,“盖棺之日,囊无余资”,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教育家人、子女都以“经世致用、捐己奉公、勤学求索”为宗旨。


八方相助成就今天梦想


4月24日和25日,《海上光启》将再次献演于宛平剧院,以此纪念徐光启诞辰460周年。


对此,童丽君表示,如果说排一出属于如意自己的原创大戏,是越剧团诞生之初就暗暗存在心底的小梦想,那么这次《海上光启》得以扬帆远航,则是乘了新时代的东风,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相助。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越剧的“未来之星”就在其中!上海...

“小”剧团挑“大”梁,再现越剧舞...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派创始人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