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五十知天命,但因为是健美运动员出身,老张依然有着令人羡慕的硕大肌肉块。烈日暴晒的午后,约在静安寺一家商务楼宇的大堂碰面,老张口罩上方的双眼挂着血丝。
今年年初,老张刚刚把自己的一家健身门店重新装修,盼望着三四月份的旺季可以吸引更多客流,但没想到,受疫情影响,门店关停至今已超3个月。“最近,郊区的室内健身场所已经有序恢复开放了,我们市区的经营者也看到了曙光。我深爱这个行业,也做过运动员和教练,虽然困难,但我相信,我们总会挺过难关。”
原本是希望大干一场
除了是经营者,老板还是健美界的裁判和评委,往年,会参与执法国内的不少赛事。作为联合创始人,他所经营的两家健身房也主打专业风,器材全部由美国进口。
今年2月份,利用过完年的淡季,老张下了一个决定,把健身房重新打造一下。“光是器材我就投了八九十万元,大部分器材已经到位,还有一小部分没有更换,但费用我已经支付出去了。”老张说,为了会员的体验感更好,他还把更衣室、浴室等区域全部装修了一遍,“装修费也花了9万元。”
健身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问题,1月、2月及11月、12月为淡季,销售旺季为每年的3月、4月、6月和7月。老张原本设想得很美好,门店更新换代之后,老会员运动的氛围更好更专业,也能把原来的会员费提高一点。
竭尽全力顶过这一阵
但受疫情影响,老张的两家门店3月中旬就开始关关停停,至今已经关店近100天了。“最大的担心还是租金,其中一家门店,月租金4万,物业费4万,房东已经很照顾,减了两个月。他说,6月1日开始,上海已经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我们没开是我们的事情,这个月的费用不能减免。”
老张说,他一直关注市政府、市体育局和各个区所发布的纾困政策。按照《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提交受疫情影响证明材料,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鼓励引导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向最终承租经营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6个月房屋租金减免。
位于市中心核心地段的一家门店,月租金16万,加上物业费,月支出超过25万。但因为承租房屋是商业地产,减免租金确实有一定难度。“后来给我们免了半个月租金。即便是一分钱不免,我们也能理解,说不定房东也背负着贷款,或者有其他一些困难。”
装修的近百万投资,加上房租、物业、人工等开支,老张面临着200万左右的资金压力。“家里也闹了点矛盾,我恢复了单身状态,自己的车也卖了,希望能顶过这一阵吧。”
转型、招聘,等待重新开业
虽受到疫情影响,但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全上海的健身健美行业从业者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大家积极投身抗疫,抓紧修炼内功,开辟了一系列线上对话课程,不少企业都在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之道,帮助企业和机构积极稳岗留岗,帮助相关体育高校和专业打开就业渠道。
老张坦言,因为自己主打专业健美健身,课程转到线上的效果不太好,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整理环境、进行培训和人员招聘。“两家门店,都有教练离职,这也是我们无法享受稳岗补贴的原因之一。因为总用工人数不多,稍有人数减少,就失去了申请资格。”
老张表示,从目前来看,教练招聘存在一定困难:行业内优秀教练的招聘,普遍以熟人推荐为主,社会面招聘的情况不理想;今年健身教练的培训上岗课程仍处于停滞状态,新毕业的大学生没办法拿到职业技能证书。
“不管怎么说,三个区的健身房已经营业了,这也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相信,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大家在暑期也会有较为强烈的健身需求。况且,单靠‘输血’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自救,也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和健身知识,帮助广大市民以运动增强免疫力。”
(受访人物为化名,图片来自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