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开启佳作展演,职工家庭展开高质量亲子互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美慧 发布时间:2023-04-16 14:18

摘要: 4月15日至16日,2023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佳作展演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正式开启。


4月15日至16日,2023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佳作展演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正式开启,50组作品分成5场与观众见面。许多参赛市民表示,与孩子创排戏剧的过程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工作繁忙的职工也由此获得了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机会。


开启报名一个月内,逾2000组作品投稿


今年大赛于3月15日正式开启网上报名,截止4月10日,共收到2000余组作品。4月12日起,来自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委们对投稿作品展开遴选,日后将揭晓百组“美好戏剧之家”。


在今年的市民舞台上,有从2020年起连续4年参与大赛的龚昊霖、龚祺霖“兄弟组合”,其父母在幕后参与编创,组合每年参赛的主题和形式都不一样;有在《爱情神话》中扮演女主角女儿的混血萌娃玛娅,她与弟弟安栋带来了沪语脱口秀新作;还有来自静安对口支援地区——湖北夷陵的作品《双喜临门》,表演中满载着29年对口支援的深情厚谊。


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云南等全国各省市的众多投稿作品,在市民舞台上一一上演。


2023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佳作展演现场。静安区供图


创排戏剧提供高质量亲子互动机会


在本次展演中,鲍贻倩与孩子荣荣共同将《乌鸦与狐狸》搬上舞台。创排过程中,鲍贻倩犯了难:孩子喜欢爬上爬下,想要扮演树上的乌鸦;自己身高远高于孩子,却要扮演树下的狐狸。最后,她们做出了一个道具,在能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用一棵不太高的树展现出了故事的意境。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从业者,鲍贻倩平日工作繁忙,创排戏剧也花去了她不少时间精力,但她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通过创排,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更清晰地咬字,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的道理有了更多感触。“我觉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一定要多长,但是必须要有质量,家庭戏剧大赛为我们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鲍贻倩说道。


杨宇昕今年上三年级,和妈妈一起带来的作品是《坐井观天》,母女二人在语文课本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改编,妈妈演青蛙,杨宇昕演小鸟。


杨宇昕妈妈告诉笔者,虽然这是她们第二次参与大赛,但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大赛以线上形式开展,她们只在家里上传了视频,所以今年是第一次登台。经过共同表演,她更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从前孩子经常自己表演,排练时我会指出她的很多问题,但是我自己也演了才知道,这些东西确实很难,可能我也做不好。”杨宇昕妈妈说道。


杨宇昕母女正在台上表演《坐井观天》。静安区供图


另外,也有不少市民带来了自己的原创故事,相比其他以孩子兴趣为主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更多为人父母的真实表达。


郑舒瑜一家参赛作品是《我家孩子叛逆期》。舞台上,郑舒瑜和爸爸妈妈全部“扮演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赛,有什么趣事?“排练的时候我爸一直忘词,我一直提醒他。”郑舒瑜说道。


郑舒瑜妈妈告诉笔者,因为今年11岁的郑舒瑜快要进入“青春叛逆期”了,他们在创作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点滴小事引发的感悟,创作的过程也是反思自身亲子关系的过程。“我们觉得有时候亲子关系反而需要通过一种比较微妙的形式,会变得更健康一些。”郑舒瑜妈妈说道。


据了解,大赛自2020年开办以来,赛事规模与参赛范围逐年扩大。静安区文化馆表示,希望通过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的举办,推动戏剧艺术普及,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让市民从“文化欣赏者”转变为“互动参与者”以及社会文明的“自觉传播者”,也让市民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头图为《三只小猪》的表演者在戏剧巴士前合影。李美慧 摄影


摄 影:李美慧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用声音讲故事,一人分饰十四角!张...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首开“戏剧巴...

戏剧、餐饮也能跨界融合?沉浸式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