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跳起海派芭蕾,《良友》重返四川北路!今潮8弄“文学影戏”系列活动绽放初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05-21 11:05

摘要: 那一刻,建筑的恬静、芭蕾的柔美与旗袍的风韵万千融为一体,不禁让人沉醉。

“当心当心,大家让让……”伴随着沪语之声,一辆黄包车从弄堂里穿过,身着旗袍的演员们应声起舞,灵动蹁跹的舞姿在石库门建筑中演绎出欲语还休的海派浪漫。


5月20日,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创的沉浸式海派实景版芭蕾舞剧《花样年华》亮相今潮8弄,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表演边界的崭新形式,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也点燃了今潮8弄“文学影戏”系列活动的热潮。


海派芭蕾首次跃动百年弄堂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于2006年首演,作品以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上海生活风貌为背景,糅合了古典与现代芭蕾的艺术特点,生动诠释了一段动人心弦的浪漫爱情故事。恰逢“520”,为了让这个经典爱情故事闪耀出新精彩,沉浸式海派实景版《花样年华》应运而生。这是该剧首次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表演边界,在实景弄堂里呈现。


百年弄堂里跳起芭蕾舞剧《花样年华》。主办方供图


“实景意味着离观众更近,更挑战演员的专注力和信念感。”饰演李先生的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吴虎生告诉记者,沉浸式芭蕾并不容易,为了更好地配合弄堂环境,这部原本长达90分钟的舞剧被浓缩在了一小时里,“调整了故事情节,精简了演出人员,也对幅度较大的舞蹈动作进行了改动。”


虽然如此,但演出效果并未打折扣。当天,记者在今潮8弄看到,整个空间化身为立体舞台,演员们从百年弄堂一路舞动至三联排石库门建筑前。观众和舞者的距离也被不断拉近:环顾身边,你可以看到黄包车、馄饨铺等老上海印记;眺望远处,石库门的百叶窗内,则是群演们在跨楼层展示着百态人生。那一刻,建筑的恬静、芭蕾的柔美与旗袍的风韵万千融为一体,不禁让人沉醉。



百年《良友》重归四川北路


更让人欣喜的是,除了演出,弄堂里还藏着许多精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景版芭蕾舞剧《花样年华》只是“今潮·文学影戏”系列活动之一。在另一栋历史建筑里,一场主题为“掠影摩登——《良友》都市文化图鉴”的艺术展览也在举行。


众所周知,诞生于虹口的《良友》是中国最早的综合类画报,也是当时时尚观念的风向标。此次展览特别选在今潮8弄,是因为与其一街之隔的地方正是“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的旧址(原北四川路851号),此番也算是《良友》多年来首次重返四川北路。


《良友》都市文化图鉴艺术展。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展览分为“凝视:女性魅力的完美诠释”、“虹口,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和“北四川路的上海摩登:重绘都市文化”三部分。既有胡蝶、阮玲玉、陆小曼等名人的良友封面立体展示,还有设计师特绘的完整版北四川路地图,以及当年《良友》匠心独运的系列栏目——“上海地方生活素描”等。展馆里每一处都藏着小故事和小惊喜。


不仅如此,展览期间,在今潮8弄的8条弄堂中也设置了与室内展览遥相呼应的户外投影。此外,展期的每个周末还将举行多位专家学者的分享会。上海评弹团“海派评弹研习所”也将带来从《良友》衍生而出的“评弹新调”演出,可谓精彩连连。


实景版芭蕾舞剧《花样年华》。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此外,初夏时节,今潮8弄还将携手多家专业文化艺术机构,从海派实景芭蕾、杂志影像展、沉浸游戏剧场、电影美学等多视角切入,打造“今潮·文学影戏”系列活动。即日起至6月,上海文化广场环境式游戏剧场《NUMBER 7》、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影片展映等活动就将陆续登陆今潮8弄。


头图为实景版芭蕾舞剧《花样年华》。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芭版《歌剧魅影》在沪首演,经典...

台前幕后|上芭新作《歌剧魅影》首...

台前幕后|足尖鞋里塞满棉花,这个...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