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运动 | 欢乐、多变!端午节玩粽子球,上海原创的民间体育蹦跳中锻炼健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3-06-22 13:46

摘要: 粽子球是健身球类的一种,球形类似放大了的三角形粽子而得名,四面四角。

“这个球不规则,看起来难度大,拍一拍还是蛮快上手的嘛。”在简单尝试了几分钟后,家住三林的杨庆国一边拍,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端午节不仅仅可以吃粽子,还能拍“粽子”?作为一项上海原创、中国独创研制的民间体育唯一球种,相比于传统的篮球、排球,形状不规则的粽子球拍起来不好控制,妙趣横生,正在成为申城市民健身锻炼的一个新兴项目,也在逐渐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


蹦蹦跳跳,一拍就会


粽子球运动兴起在1985年,上海制球公司的薛永德在厂里创新实验,他从足球、篮球的制作工艺中找到灵感,经过不断尝试,最终用8片皮革缝制成三角形,球胆充气后便可以弹跳,于是 “粽子球”问世了,这也是世界发明的逾百项球类运动中唯一由中国独创研制的球种。


与很多第一次试玩粽子球的市民一样,记者初次玩粽子球的时候,心里也会犯嘀咕:形状如此不规则,拍起来肯定胡乱蹦跳。实际上,当粽子球在地板上弹跳,不断地寻找平衡点之后,粽子球还是会变得很听话。


粽子球长这个样子。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粽子球协会副会长徐计周介绍,粽子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用球独特,既不是常见的圆形,也不是橄榄形,而是形如粽子的正六棱锥体。由于球形的特点,使球的反弹无规律可循,因此在玩的过程中增加了相当的趣味性。


他表示,粽子球运动要求反应灵敏、手脚平衡。通过练习拍打粽子球,能够发展中老年群体的上肢和腰腹的柔韧性,同时可提高小朋友的益智力、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放松上班人群的压力。


拿出来就能玩,快递小哥忙中减压


相比于近两年非常流行的飞盘、棍网球等新潮运动,粽子球的发展历史并不算短。1992年,粽子球运动被原来的国家体委列为“中国大众体育记录项目”。1996年,粽子球运动入选“中华健身方法”在全国推广,1998年起粽子球运动被列为上海市民健身节系列活动之一。


年轻人也很喜欢玩这个项目。主办方供图


拍皮球太简单,对抗性的球类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支撑,粽子球“蹦蹦跳跳、一拍就会”,拿出来就能拍,还有不少变化,因为其健身、欢乐的特点,成为一项“短平快”的竞技项目,深受市民学生喜爱。


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上海市粽子球赛事选拔赛形式多样化发展,黄浦区举办了白领楼宇员工粽子球预赛,浦东新区街镇粽子球系列比赛,嘉定区社区粽子球周周练、月月赛,杨浦区举办了快递小哥粽子球比赛……


小朋友一试身手。主办方供图


“饿了么”鞍山路站点,外卖员就在送外卖的间隙展开比赛。因为需要在规定的场地内操控,有外卖小哥表示,虽然自己可以开着车或者奔跑在大街小巷,但这个球拍着拍着就不听话了,“控制它,比跑六楼还难。”还有小哥表示,逐渐适应之后,自己还是能拍几十个,但就在你得意的时候,也可能突然就会中断,不像拍皮球那么自如。


玩法不断丰富,三人赛考验默契度


现如今,上海每年都会举办粽子球的公开赛。前不久,2023年“兴业银行杯”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东明杯”上海市粽子球公开赛,来自上海各区43支参赛队的200余名运动员竞相角逐。近几年,上海还开始举办长三角的粽子球邀请赛,把这一运动推广到江浙皖等临近上海的区域,群众反馈的体验感不错。


徐计周介绍,在推广和发展传承的过程中,裁判员也在根据粽子球的特点,不断发展比赛形式,完善比赛规则。现如今,各类赛事中一般会设立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和三人团体三个竞赛项目。

三人赛具有一定的难度。主办方供图


单人制玩法,就像是小学生经常参与的拍皮球,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内连续拍球(不计时)至中断为止。每人拍球三次,取其中最高的一次成绩为个人成绩。如遇成绩积分相等,则看运动员的次成绩,以此类推,多者为胜。拍球时球不能出规定场地(压线有效),运动员可踏线或出线。球若接触身体,在落地前用手拍到球有效。拍球反弹高度必须离地30厘米以上(视膝盖髌骨下沿以上),救球例外。


三人制玩法则是三名运动员在规定场地内轮流接力拍球,按照顺序每人拍两次或一次,循环下去,不计时,直至中断。


总体来看,这一球类经过练习,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但皮球的不规则弹跳,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竞争的趣味感和难度,这也正是这一项目的魅力所在。


头图为年轻人参加粽子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潮运动 | 从大海到都市,像一...

职工文体达人|8小时之外爱上演戏...

一招一式有力量!走进红色地标、楼...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