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清唱剧《上海!上海!》11月全球首演!余隆:用音乐讲述祖国和故乡的大爱与包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07-07 11:15

摘要: 《上海!上海!》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但爱情并非其全貌,而只是那段厚重历史的最表层。

7月6日,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的清唱剧《上海!上海!》(émigré)宣布将于今年11月在沪迎来全球首演。作品集结国际豪华班底历时三年打磨而成,将通过音乐向世界讲述一段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在苦难岁月里共度时艰的温情故事。


以音乐之名讲述上海的大爱与包容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无法避免社会环境和人类命运的变革,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却是一叶永不沉没的扁舟。她能刺破黑暗,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延续,驶向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谈及《上海!上海!》的创意初衷,指挥家余隆如是感慨。


时间回到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的上海尽管同样正在遭受战争的苦难,但这座城市仍以超越文化、种族和信仰的包容,向数以万计的犹太难民敞开大门,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东方诺亚方舟”。


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照片。上交供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一直希望通过艺术的语言再次向世界诉说这段不应忘却的历史,这是一种大爱和包容,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始终释放的巨大善意及其所蕴含的城市精神。”于是,2020年初的一次偶然机会,余隆将委约创意告诉了国际知名作曲家阿龙·齐格曼,两人一拍即合。


后者的名字,许多人或许有些陌生,但他创作的作品却家喻户晓。据了解,阿龙·齐格曼曾为超过70部好莱坞影片及电视剧写过配乐,比如《恋恋笔记本》《欲望都市》等都是出自他之手。更重要的是,阿龙·齐格曼是位犹太作曲家,“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如果没有上海和中国的善意,我的祖先和我身边的某个亲人可能就会死于二战期间,这成为我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作曲家阿龙·齐格曼。受访者供图


在做了充分调研,查阅了大量文献、书籍和纪录片后,阿龙·齐格曼选择用一段跨文化的爱情故事作为连接和共情的桥梁。于是,在《上海!上海!》里,他以1938年作为犹太难民来到上海的一对兄弟为蓝本,将其经历进行戏剧化演绎,讲述了他们在陌生异乡与上海姑娘之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集结国际翘楚,历经三年精心打磨


当然,阿龙·齐格曼也反复强调,《上海!上海!》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但爱情并非其全貌,而只是那段厚重历史的最表层。于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这部作品,创作了一段时间后,阿龙·齐格曼捧着厚达30页的故事脚本找到了马克·坎贝尔。这位曾斩获格莱美、普利策等诸多国际大奖的剧作家,在得知《上海!上海!》的故事背景后同样被深深打动了。


“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激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元素,作品想要传达的恻隐之心更值得倾听。”带着这样的想法,马克·坎贝尔将剧情进行了舞台化改编,在保留故事主线脉络的基础上去掉了一些非必要角色,原本的开场白加四幕剧情也被精简到了两幕,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紧凑,《上海!上海!》的唱词创作也由此展开。


主创团队分享《上海!上海!》幕后故事。受访者供图


马克·坎贝尔透露,《上海!上海!》里共有17首歌,他创作了12首,另外5首由布罗克·沃尔什作词。“你可以在作品里看到大型管弦乐队、合唱和独唱。体裁是清唱剧,所以我加强了音乐性,歌曲大多采用AABA的结构,因为这能让观众更易感受和体会到作品背后流露的情感。”


“就像当年上海带给犹太难民的希望一样,我们也希望在疫情下创作的这部《上海!上海!》同样能带给大家希望和力量。”因此,从创意构思到最终在舞台上呈现,《上海!上海!》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精心打磨。


不只是幕后团队集结了国际翘楚,演员阵容也同样豪华。从美国男高音歌唱家本·布利斯、被誉为“抒情乐器”的阿诺德·利文斯顿·盖斯,到常年活跃在欧洲歌剧舞台的中国女中音朱慧玲,以及扬声国际的中国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多位全球一线卡司汇聚,同样让这部作品亮点十足。


全球乐团接力演奏,传递人性光辉


而对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来说,《上海!上海!》更是他们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采访当天,记者就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展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记录:1938年,犹太难民纷纷逃离欧洲,其中400多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士来到上海,他们为上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


1941年,上海工部局乐队演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上交供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来沪犹太音乐家对上海最大贡献就是加强了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力量和推动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发展。其中一些最优秀的犹太难民音乐家在到达上海后不久就加入了工部局乐队,这正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坦言,在上交140多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那些身怀绝技的犹太音乐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使上海成为同时期具有世界级音乐水准的城市。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桑桐、丁善德、谭抒真、董光光、李德伦等诸多中国音乐史上无法略过的大家,无不受教于这些犹太音乐家,从而为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上海!》主创团队和两大乐团团长。受访者供图


“作为曾与犹太流亡音乐家休戚与共的上海交响乐团,我们希望用音乐记录下那段穿越时空、跨越种族的‘上海奇迹’。所以,《上海!上海!》不仅是在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更是传递一份浓郁的人文情感。”周平说。


据悉,今年11月《上海!上海!》在沪全球首演后,还将于明年2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上演。同时,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三张DG唱片,《上海!上海!》也将于2024年全球发行。此后,北京国际音乐节,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全球著名乐团和音乐节,也都将接力呈现这部巨作,传递人性光辉。


头图为清唱剧《上海!上海!》发布海报。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总文工团推出乐舞诗画《国韵·匠...

上海各大博物馆迎来“超长待机” ...

2023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