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未来中国2》首播!带你揭开深空探测的神秘面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7-07 17:45

摘要: 用更加年轻化的语态将科学知识实现更加“降维”传播。

亲手触摸月壤是一种什么感受?模拟“火星”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由东方卫视打造的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2》今晚(7月7日)起,每周五晚在东方卫视首播,第二季将持续聚焦前沿科学知识,进一步实现科普创新。首期将视野投向了深邃的外太空,并邀请到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他将为观众揭秘深空探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祝融号”设计师贾阳讲述中国式浪漫


《未来中国》第二季的第一期邀请到了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他用18年的时间造出了“中国最珍贵的三辆车”,正是这三辆车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同时在月球和火星开展巡视探测的国家。


从一个在东北小镇上看星星的少年,到一个为月亮和火星造车的人,他选择将“中国式浪漫”贯彻到底。在做火星车设计之初,贾阳便有一个执念:要设计的是一个功能强大而且漂亮的火星车。秉持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火星上的想法,“祝融号”火星车被设计成了一只漂亮的蓝闪蝶,在它的“脑门”上有一个用“九叠篆”字体写下的“火”字,就连两个后轮上都设计了“中”字,充满了浓浓中国风。


“玉兔号”发射准备工作完成后,贾阳在西昌写下一首《虹湾情》,抒发自己的万千思绪:“那是天上一弯淡淡的虹/在清凉的月盘上静静地等/沧海桑田斗转时空/淅沥星雨绵绵的风/……/那是心中一段未了的情/我们的孩子即将出征/稳健的脚步刚健的筋骨/银色的战袍明亮的眼睛。”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执行前,贾阳曾经用189张星轨的照片拼成了一幅名为《天上的星星会说话》的照片。照片上的星轨对应着摩斯密码,翻译后的意思是“天问一号”,饱含着他对“天问一号”启程前的一切祝愿。


明星科普宣传员趣味科普传递科学魅力


毕业于帝国理工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硕士的洪辰瑶实地打卡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这里她化身实习研究员,身穿实验服,与月壤样品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仅仅53个小时,我国的科学家们凭借这些带回的月壤样品,就推翻了学界普遍认为的“月球的岩浆活动基本在30亿年前就已经结束”的说法。


“现有一颗巨型小行星正在急速靠近地球,如果与地球相撞可能造成严重破坏。”这大概是经常被人拿来博眼球的一条新闻。“小行星撞地球”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耸人听闻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硕士杨昊辰用科学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大家化解了这个困扰。


“人这一生总要去看一次火箭发射吧!”曾拍下中国空间站建设时期12种构型的90后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曾多次奔赴热烈的火箭发射现场。成百上千吨的燃料受控爆炸,只为让小于总质量3%的载荷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奔向无垠的太空。在他的描述下,火箭如同一颗“人造太阳”划破夜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集中展现工业美学的一刻。


《未来中国》的科学榜样和硬核青年们,在用自己独有的感触和视角去揭开外太空的秘密。或许是破解“小行星撞地球”的传言,或许是触摸蕴藏巨量信息的月壤颗粒,或许是深度体验“火星日常”,亦或者奔赴火箭发射的现场……他们用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方式,为所有人写出了这本关于深空探测的科普攻略,用更加年轻化的语态将科学知识实现更加“降维”传播。


《未来中国》第二季将于今晚(7月7日)20:30在东方卫视首播,21:30在安徽卫视播出,7月10日21:40在浙江卫视播出,7月11日21:40在江苏卫视播出。


头图为《未来中国2》录制现场。节目组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博物馆“与时偕行——金石传拓...

京剧、沪剧、昆剧团大咖轮番登场,...

台前幕后|清唱剧《上海!上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