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爱乐之城奏响爱之古典,让爱乐之人共沐乐之光华。正在举行的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日前开启“全城古典”之旅,上海交响乐团特邀3位青年演奏家,带着一把小提琴、一支长笛、一把萨克斯,走进申城六大“网红”地标,为市民游客献上了多场风格各异的古典乐及跨界音乐演出,也让MISA的浪漫与市民不期而遇。
打卡网红地标,让古典乐走进市民生活
据了解,此次“全城古典”之旅特别联结起了申城的历史古迹、市民公园、潮流聚集地、生活街区等多个场景,辗转徐汇的六大“网红”地标,从音乐出发,引导乐迷们探索城市风貌,也感受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丰富内涵。
7月15日下午,记者跟随演出小分队先后走进了龙华塔影空间和徐家汇书院,在檀香和书香中聆听巴赫的《阿勒曼德舞曲》,感受门德尔松笔下的《春之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之前,MISA全城古典已经陆续前往了衡复风貌馆、老洋房里的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襄阳公园、M+黑石等地,在沉默又饱含历史沧桑的灰墙下,在古典雅致又低调内敛的石阶旁,在鸟语花香、绿植环绕的城市氧吧中,年轻的演奏家们用手里的乐器让古典音乐响彻在不同场地,也走进了更多市民的生活。
“MISA全城古典”走进徐家汇书院。受访者供图
家住徐汇区的王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活动当天,正和女儿在龙华塔影空间打卡拍照的她被悠扬的琴声吸引,立刻放下了手里的相机,驻足欣赏起来。“以前总感觉古典音乐就应该在高雅的艺术殿堂里演出,没想到会以这种快闪的方式出现在网红地标,而且曲目和空间搭配起来毫不违和,这让我挺惊喜的,改变了对古典乐曲高和寡的一些看法。”说着,王阿姨就打开手机搜索起了今年夏季音乐节的其他演出,希望能抢到几张余票,到音乐厅里再“过把瘾”。
根据场景切换曲目风格,让演出更沉浸
其实,王阿姨提到的惊喜正是“MISA全城古典”的创意初衷。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告诉记者,“143岁的上海交响乐团孕育成长于这座城市,与它共历风雨、同沐阳光。上海夏季音乐节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古典派对,所以,我们希望每个市民游客都能尽情享受古典加料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于是,此次快闪活动特别选取了六大“网红”地标,其中不少位于衡复音乐街区,这里聚集了乐团、剧场、琴行、书店、博物馆等众多音乐机构和音乐空间,既是乐迷心之向往、流连忘返之地,也是普通市民走近古典、享受艺术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每个点位的演出曲目,音乐家们也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担纲长笛演奏的范佳颖是上海乐队学院2021届毕业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刚接到演出任务时并没有着急排练,而是第一时间找来了几个点位的照片,根据不同的空间场景选择曲目风格,让演出更加沉浸。
青年音乐家根据不同场景选择表演曲目。受访者供图
“比如龙华塔影空间比较禅意,我就把一些中国作品放在里面。因为这个空间比较大,所以又选了几首巴洛克时期那种需要在教堂大空间演出的作品。”而上周末在襄阳公园里的演出因为在傍晚时分,负责小提琴独奏的易翔就特别演奏了一个改编版的肖邦《夜曲》。
为青年音乐家搭台,共创爱乐之城
“这样的古典快闪没有音乐厅里那么正襟危坐,能让所有人更加轻松自由地享受音乐的魅力,对我们来说是很不一样的体验。”范佳颖透露,除了参加“全城古典”,一周前,丹尼尔·奥滕萨默单簧管三重奏亮相MISA时,她就在台上帮钢琴家翻乐谱,“能近距离地聆听整场音乐会,非常触动。”
当然,这份幸运的背后更是MISA扶持青年音乐家的决心。事实上,近年来,MISA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平台,已经见证了大批青年音乐力量的崛起。从开幕音乐会上“00后”指挥执棒,到为上海斯特恩小提琴赛的获奖者举办专场,再到学生节日乐团、青鸟计划等新锐力量的亮相,MISA以多元方式不断拉近着舞台与青年演奏家、古典乐与市民观众的距离。
就像上海交响乐团多年来秉持的理念一样,MISA与市民间,不仅仅是主办方和观众的简单关系,而是共同缔造了属于我们彼此的音乐城市,这才是“MISA全城古典”的真正意义。
头图为“MISA全城古典”走进龙华塔影空间。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