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集结最强演员阵容!评弹将如何演绎《千里江山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3-09-08 18:03

摘要: 这是原著小说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后的又一次重要亮相。

9月8日,改编自孙甘露同名长篇小说的评弹《千里江山图》在虹口区今潮8弄有戏堂建组开排。这是原著小说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后的又一次重要亮相,编剧张裕、导演王昕轶,携手高博文、吴新伯、黄海华、陆锦花等上海评弹团最强演出阵容,将以“评弹连台本戏”的独特样式,把这部伏埋千里绘江山的文学著作搬上申城舞台。


孙甘露:评弹演绎《千里江山图》非常恰当


小说《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围绕一项代号为“千里江山图”的绝密任务展开,作家孙甘露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了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面对白色恐怖和生死考验,以忠诚与信仰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铸就了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


原著中,正反两大阵营的人物众多,作家在小说叙事上采用多线并行、交叉补充等手法,将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笔法调度得淋漓尽致。但剧场艺术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观众无法“反复倒带”观看,因此在将小说改编成评弹的过程中,编剧张裕秉承“立主脑、去枝蔓”的原则,对原著删繁就简,在有限的篇幅里,集中刻画了几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上本的笔墨主要浓缩在陈千里、易君年、凌汶身上,聚焦在因地下党内混入内奸、“千里江山图计划”遭到破坏的危机时刻,讲述了陈千里临危受命奔赴上海,在特务筑起的铜墙铁壁之中,以过人的才智与胆略智取金条、甄别真假“西施”的传奇故事。


《千里江山图》小说原著作者孙甘露。受访者供图


孙甘露在审读完上本剧本后,对评弹演绎《千里江山图》十分看好,并表示用评弹来讲这个故事非常恰当,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市井生活的描述,都是评弹最擅长的。孙甘露期待着他笔下的人物,能通过评弹这门别具海派文化特色的艺术,生动立体地呈现在上海舞台上。


高博文:“评弹一哥”挑战“渣男”易君年


不过,剧本写好了,如何进行角色分配却让剧组犯了愁。因为编剧在评弹版《千里江山图》中设置了“双男主”,除“红色特工”陈千里外,还有戏份颇重的国民党“王牌特工”易君年。


谁来诠释?权衡之下,原本被看做陈千里最佳人选的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主动“让贤”,提议由国家一级演员、蒋调传人黄海华出演陈千里,而他自己则大胆挑战代号“西施”的易君年。


读过《千里江山图》的人都知道,易君年是一个外表绅士、性格复杂的人物,他潜伏在地下党内部,深爱着地下党员、作家凌汶,但为了立功却又狠心杀死了她。在高博文看来,塑造这样一个角色,不能简单地将其演绎成让人恨得咬牙的“渣男”,而要不断深入人物内心,挖掘易君年一切行为的内心逻辑。


高博文将挑战反派人物易君年。受访者供图


吴新伯:以讲述人串起跌宕反转的情节


除了以弹词为主体,在《千里江山图》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评话名家吴新伯还将担纲讲述人,通过灵活运用评话艺术,交代那些作为“谍战剧”必不可缺的情节,同时引导观众走进当年的焦灼乱世,回望一群无名英雄如何躬身入局,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为红色行船护航。


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导演王昕轶告诉记者,评弹《千里江山图》将在坚持评弹“说、噱、弹、唱、演”的本体基础上,在舞台呈现上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创造。


比如说书先生不穿长衫旗袍,而是穿上角色的服装;台上不只有“一桌两椅”,而将进行“沉浸式”的空间营造;在舞台调度上也将引入现代剧场手段,加强戏剧张力,多维度探索评弹演绎红色谍战、表现重大题材的艺术空间。


据悉,评弹《千里江山图》的上本将于今年11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下本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头图为评弹《千里江山图》建组开排。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跨地区拜师,7位名家收了9位徒弟...

上海评弹团创始人之一、评弹理论家...

会声会影|吴侬软语《声声慢》,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