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听到古老传统的“中国声音”,多媒体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身与前卫的对话”上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3-10-07 18:42

摘要: 多媒体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日前在上音歌剧院隆重献演。

平时在家务农,登上国际舞台后,为全场观众带来令人震撼的佤族音乐,这些来自云南的山民做到了。在第七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期间,多媒体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在上音歌剧院隆重献演。


据了解,《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是上海音乐学院赴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开展学习研究、采风创作、持续打磨而成的,它是以原始生活印记为素材,融合多元文化的打击乐交响诗。作曲家和多媒体主创团队曾于2005年、2006年、2012年、2023年四次赴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采风,对该县境内包括岩帅、翁丁、怕秋、班洪、勐来等地的十多个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些村寨中所留存的各类民间音乐进行了收集,与当地的山民、艺人、魔巴、歌手、鼓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这些音乐传承着佤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演出分别在2008年6月和2013年5月的上海,由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和佤山沧源蜂桶鼓舞表演队一起演奏,本次演出是距离首演15年后的第三次完整版呈现。指挥杨茹文表示,此次作品在多媒体数字呈现方面做到了很大的改进,在演奏方面,学生演奏水平也越来越高,演出相比之前更紧致和有结构感。


“嘿嘿、西嘿哈、西泽、西泽、西嘿、哈”……此次沧源佤山“蜂桶鼓舞”表演队共15人受邀参加《“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演出,他们要演唱《司岗里》、演奏《佤族笛子》、舞蹈《蜂桶鼓舞》、李釨萧演唱《麻栗树》、舞蹈《跳新房》。


作曲家张旭儒曾多次到沧源采风,他说:“佤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他们那种豪放、质朴、自然的状态感染了我。我看见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打鼓的时候,发自内心的那种高兴,就是自己要开心,无关其他。这是人内心的生活需求,非常真挚的一种情绪,我觉得这也是人本真的、本源的、最珍贵的东西。在表演中,我告诉佤族同胞,你们来到舞台就像平时那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用任何的修饰,让上海的观众、让全世界的观众看一看,我们还有这么一群人是以这样本真的方式生活着。”


此次演出,正值第七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和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召开期间,主办方将来自于沧源县的佤族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听到古老传统的“中国声音”。


头图为“司岗里的呼唤——本身与前卫的对话”演出现场。校方提供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复排杰出校友经典作品,上音让老品...

【多图】记者首探上音歌剧院:观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