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节目,10月24日、26日,首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古典音乐演奏家斯蒂芬·霍夫,将带着他精心挑选的曲目亮相上海交响乐团2023-24音乐季,为沪上乐迷带来一场独奏和一场协奏音乐会。在肖邦、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书写的旋律中,申城观众将感受到英国“国宝级”钢琴家的指尖魅力。
时隔22年再来沪,对上海情有独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斯蒂芬·霍夫就已经在欧洲走红。其40年的职业生涯里,他曾在五大洲各大音乐厅和音乐节中上演独奏会,与世界一流乐团合奏协奏曲,被誉为当今最重要且演奏风格最具特色的钢琴家之一。
这不仅因为其精湛完美的演奏技巧,更让人佩服的是,斯蒂芬·霍夫悠游于各个作曲家的作品中且都能诠释得深刻动人。2005年,他与达拉斯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音乐会现场录音一出版,就成为了海伯利安唱片公司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唱片。
斯蒂芬·霍夫与上海交响乐团在排练中。上交供图
尽管与中国的交集不多,但斯蒂芬·霍夫对上海却情有独钟。“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上一次还是遥远的2011年。这期间,我和中国音乐家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比如郎朗、余隆,我也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品尝中国菜。”
挑选舞台伴侣就像吃自助餐
这次能够带着两场音乐会亮相上交2023-24音乐季,对斯蒂芬·霍夫来说更加兴奋。刚一抵达上海,他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上交的琴房,开始挑选他的舞台“伴侣”。
“挑选钢琴有点像吃自助餐,有人选择馄饨,有人喜欢水饺。作为演奏家,当然要学会适应不同的钢琴,同时我也希望它成为我的伙伴,彼此建立信任感,才能给观众呈现更好的演出。”
斯蒂芬·霍夫在独奏音乐会上。上交供图
据斯蒂芬·霍夫介绍,这两场音乐会,他分别选择了施坦威和贝森朵夫两架不同的钢琴进行演奏,前者适合表现德奥作曲家的作品,后者更有法国味儿。“其实我平时弹奏雅马哈钢琴比较多,但我希望演奏能够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就像去菜市场选菜,也许原本想买茄子,可是看到了土豆觉得更好,反而会激发出更多创意。”
斯蒂芬·霍夫用一个巧妙的比喻让记者对他的舞台“择偶标准”恍然大悟,而这简短的几句话,也折射出了这位天才钢琴家对古典音乐的独特思考与感悟。
年轻的中国观众照亮古典音乐未来
在10月26日晚的音乐会上,斯蒂芬·霍夫将携手上交共同奏响贝多芬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场音乐会里接连挑战两首钢琴协奏曲,难度可想而知,但斯蒂芬·霍夫却毫不担心。
“这里有秀外慧中的音乐厅,不仅外观看起来漂亮,演奏效果也非常好,还有爱音乐、懂音乐的观众。”就在一天前,斯蒂芬·霍夫的独奏音乐会刚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赢得了满堂彩。
斯蒂芬·霍夫音乐会海报。上交供图
让他格外感动的是,当天从开场到返场安可环节,音乐厅里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起身离开,“每一个人都在安静地聆听、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中国观众的年龄段非常小,那么多年轻的面孔,孩子们如此热爱古典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上海国际艺术节经过三年的酝酿和沉淀,在今秋重磅回归,带动了申城艺术市场的强劲重启。77台参演剧目中涵盖12台世界首演、3台亚洲首演、7台中国首演、47台上海首演,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一个艺术节为何能引得世界顶尖艺术家纷至沓来,或许在斯蒂芬·霍夫音乐会上,那一双双年轻乐迷的眼眸中透出的热爱、友好与期待,就是最好的答案。
头图为斯蒂芬·霍夫在独奏音乐会上。上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