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迎来馆藏碑拓本最高文物规格展览!再现两千年前大汉雄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10-30 18:53

摘要: 900多平方米的展厅四面悬挂汉碑卷轴,气势恢宏。

作为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的首个碑帖方面的大展,“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开幕式于10月30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开幕。此次展览选取馆藏汉代碑刻,包括碣石、碑版、摩崖、石阙、画像题字等在内90余件珍拓善本,其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者有80%左右,均属首次集中亮相。


近年来,上海图书馆致力于碑帖的整理研究、出版展览和宣传普及。自2019年“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2021年“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之后,今年又推出的“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本次展览是国内外首个以汉碑善本为专题的展览,也是迄今为止汉碑拓本最高文物规格的展览。


汉代石刻,无论是丰碑大碣,还是摩崖文字,内容涉及了汉代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风俗等,构筑了一座汉代文化博物馆。而碑帖拓片经过名家收藏、装裱、题识、观款,为后人留下了更广阔深邃的文化内涵。


图为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上图供图


此次展览囊括了汉碑中精品者,譬如《乙瑛》《礼器》《孔宙》《史晨》《曹全》《张迁》等名碑,也选取地处偏远的摩崖名品《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刘平国摩崖》等等,这些展品得益于三十余年的基础整理和研究发现,从数千件碑帖善本中精挑细选,既有善本裱册,又有精品卷轴,既体现了金石学研究价值,又不乏艺术鉴赏价值,从而全面展现馆藏碑帖收藏的品类齐备、宏富精善。


由于传拓时间和传播早晚的差别,汉碑善本与唐碑善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唐碑以宋拓为珍,而汉碑至明代深入人心,至清中后期汉代刻石的出土频多,乾嘉以后金石学复兴,汉碑的鉴藏考订达到了新的高度,因而汉碑的清初拓本极为罕见,明拓本廖若晨星,宋拓本更是绝无仅有。此次展览中《太室西阙铭》(王懿荣藏本)、《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曹全碑》(俞复藏本)、《史晨后碑》(何绍基藏本)等均属明拓珍本,拓工一流,纸墨古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此次展览有近一半的汉碑卷轴,悬诸墙上,气势震撼,让观众享受一次文化盛宴,这成为展览的一大看点。整幅拓片还原碑刻原貌,行款字数,一目了然,加之精湛的装裱艺术、精彩的名人题跋,观之令人回味无穷。譬如《刘平国摩崖》(王懿荣藏本)、《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碑版残字漫漶,石花斑驳,然而在拓片四周洋洋洒洒、几近满页的题记款识,仿佛被带领穿越历史的长河,在字画楮墨的古雅韵味中,体验一场金石文化之旅。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上海图书馆编撰了《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一书,收录了包括所有展品在内的151种汉碑珍本,将在11月2日正式发售。本次展览为期2个月,将持续到明年1月7日。在展览期间,还将在11月至12月周末举行专家讲堂,与读者一起欣赏汉碑的无穷魅力。


头图为“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海报。上海图书馆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上海书城”到“上海文化消费新...

书籍选品、布置更有水准了!上海书...

打开庭院,探索博物馆的“破圈”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