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观众朋友,好久不见了!”背着双肩包走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郑宗龙亲切地向台下打着招呼,这是他作为云门舞集新任艺术总监第一次出现在申城观众视野中。11月17日至19日,由郑宗龙创作的现代舞新作《霞》将作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登台国舞剧场,接受观众检验。
云门从未如此轻快多彩
今年是云门舞集创立50周年。1973年,享誉国际的编舞家林怀民创办了“云门舞集”。从《薪传》到《九歌》,从《行草》到《寒食》,从《白蛇传》到《红楼梦》,凭借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姿和极具东方韵味的美感,云门舞集在世界各地巡演,斩获奖项无数。
直到2019年,72岁的林怀民正式退休,舞团的接力棒交到了43岁的郑宗龙手里,一个崭新的“云门时代”悄然开启。“云门从未如此轻快多彩!”谈及“新云门”,林怀民对学生不吝赞美。
短短几年,云门舞集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分享会上,郑宗龙道出了自己履新以来的经历。
郑宗龙新作《霞》剧照。受访者供图
原来,接任云门舞集后不久,郑宗龙就把家搬到了舞团附近的山上,这是一个没有邻居也叫不到外卖的地方。“我每天早上6点就醒来了,坐在树下发呆,看似什么都没想,可整个人的感官却因此变得很敏感,你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蝉鸣鸟叫。”
大自然生活成为灵感源泉
这些质朴无华的山中时光让郑宗龙沉淀下来,也给他带来了诸多创作灵感。此次即将亮相上海的《霞》就来自这方天地。“2021年的某一天,我在山里看到了一抹不停变幻的霞光,然后就想,其实人的心情就像天上的云彩,遇到的事情就像那些照入内心的光,反射出了多变万化的霞。”
于是,郑宗龙开始创作这个跟“情绪”有关的作品。由于当时剧场和演出停摆,一块小小的电脑屏幕便成了大家的临时排练厅,上面十几位舞者密密麻麻分布在各自的“格子间”里,背景不同,身着各色家居服,偶尔还会有家人穿镜头而过,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霞》应运而生。
《霞》在稻田里演出。受访者供图
郑宗龙坦言,不同于其他作品,《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郑宗龙自己的创作,更来自云门舞集26个演员的故事,每一个舞段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段段真实的生活,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比如今年10月份,郑宗龙就带着《霞》回到了大自然,在台湾台东池上的纵谷稻田里展开了一场特别的演出。
根基不变,让云门开出新的花朵
而此次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版本,又不同于首演和稻田的演出。“这次是一个全新的组合方式,十几位舞者将用肢体去讲他们自己的故事。”对此,郑宗龙充满了期待,“我们希望得到上海观众的肯定,也接受大家的检阅。”
至于未来,郑宗龙没有想太多,“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巡演,可能会很忙,但最大的压力始终来自创作,我还是会抽出时间回到山里,让自己沉淀下来,思考新的作品。”
当然,无论是林怀民,还是郑宗龙,“云门的根基不会变,但艺术创作我也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林老师也说过,不希望云门变成博物馆。如何在这个东方的身体里,让云门开出不一样的花朵,这是我和云门的责任。”郑宗龙说。
头图为郑宗龙新作《霞》剧照。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