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锁运营的品牌健身房舒适堡也“暴雷”了。12月20日,记者走访发现,舒适堡确实有部分门店开始关闭,其他正在运营的门店也碰到各自问题。
从过去最热门时期会员排队等着进场,到如今举步维艰,大型商业健身房为何走进了死胡同?
最大门店已不提供淋浴服务
根据记者从多位消费者方面核实了解的情况,舒适堡新大陆广场店、天山路巴黎春天店、海外滩店、嘉定万达广场店已经接连停止运营。其中,舒适堡官方小程序已经不再显示天山店、海外滩店、嘉定万达广场店的相关信息。
记者走访长寿路189广场店、静安晶品店和淮海中路锦江国际购物中心店发现,上述三家门店仍然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在中午时分,静安晶品店的体能训练区依然有十几名会员在进行锻炼。
舒适堡的最大门店,还是有不少会员坚持锻炼。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位于锦江国际购物中心7楼的淮海中路店是舒适堡在上海规模最大的门店,也是他们在上海的总店。在下午3时许的非高峰时段,门店内依然有四五十人在进行力量、跑步、椭圆机等不同类型的锻炼。不过,该门店在前台竖立的一张告知书显示,自今年9月份起,该门店就因为淋浴间漏水,停止了淋浴服务。在这个气温逼近0摄氏度的午后,锻炼结束的会员也只能裹着厚厚的棉服,带着汗臭味,回家洗澡。
该门店前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维修方式比较复杂,可能要等到春节过后,才能提供淋浴服务。
闭店后有三种处理方式
对于不能洗澡的问题,淮海中路店的会员已经习以为常。相约前来的两位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前一段时间感冒,有近十天没有前来锻炼,“来之前,我们打了前台电话,想问问是不是可以洗澡了,但始终是无人接听。不能洗就不能洗吧,且练且珍惜。”
该门店工作人员表示,人气最旺的时候,该门店单日有八九百人前来健身,“停水”之后,门店的日客流量只有三四百人,减少了一半还要多。记者进场之后发现,与过往接待处熙熙攘攘不同,现场的接待桌椅已经搬空,只有一名保洁人员在昏暗的灯光下刷着短视频。
现场,力量区、器械区都没有教练巡视或为会员服务,有一名教练在指导会员练习普拉提,有两名教练在为会员做拉伸服务,记者没有看到会员或者教练在现场“闹事”。前台工作人员很平静地告诉记者,现在前台只有他和一名主管轮流值班,前几天确实有人来闹过,说是拖欠了一部分工资,“但我和主管的工资,到目前为止还在正常发放。”
舒适堡的上海公司所在地。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舒适堡在上海的办公室位于锦江国际购物中心的9楼。记者前往采访之时,一位女士正在咨询如何办理退卡,工作人员在耐心地登记信息,并针对如何将个人信息转移到其他门店、退款的流程进行解释。
工作人员表示,以天山店为例,因为拖欠了费用,门店已经被物业方关闭,肯定不会再继续运营。“我们正在逐一通知会员,天山店会关闭。现在有三种解决方案:一,如果会员卡金额较多,可以直接起诉;二,如果金额不是太多,想要退款的话,我们会登记信息,交由香港总部审批之后,退还给消费者;三,我们也可以协调,帮助会员前往其他门店锻炼,比如天山店的会员,我们会推荐前往189广场店继续锻炼。”
至于退款的费用,工作人员介绍,私教课全额退,剩余多少就退多少。会籍费按照已使用的时间,按比例退款。比如说,如果是1200元一年,如果已经使用了两个月,那么就扣掉200元,以此类推。
退款不保证何时到账
在舒适堡出现问题后,记者曾经拨打总店的三个电话号码,两部座机均显示无人接听。一部手机有人接听,但接听方明确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离职,并直接挂断了电话。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舒适堡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现在位于上海的门店,交由几个区域经理进行管理,并直接向总部的老板汇报,“比如说天山店和189店就属于一个区域经理,所以,天山店出现了问题之后,我们一般都交由189店接管。”
舒适堡晶品店也有不少会员坚持锻炼。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我们没有客服,我其实是流程部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我们在9楼的办公室并不对外接待,但现在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就帮忙登记一下信息。”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上海公司没有任何决定权,不夸张地说,买一瓶胶水都要香港总部批。”
所以,对于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退款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何时为消费者打款,要看公司的总体统筹情况,“这些需要关的门店,我们会在今年都关掉。可能最终只保留7家门店。然后,员工工资都付完之后,明年纯盈利的部分,就会帮会员退款。我们也想明年能支撑下去,如果都挤兑在一起,那可能就真的没钱了。”
确实拖欠过一部分工资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12月11日舒适堡告员工通知书中,称健身行业发展遇到较大危机,叠加各种突发的客观困难,给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巨大压力,几个月未能正常发放工资,公司决定于12月11日先行统一向每位员工发放2000元。
但这份通知未加盖公章,真实性并未得到舒适堡员工证实。舒适堡总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前几天,确实有会员闹过,也有教练闹过,“也不是关掉的那些门店欠教练薪水,其他门店也会欠一点,但总的数额应该不多。现在,相关方面也给到我们压力了,目前应该是正在想办法,补上拖欠员工的工资,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退款诉求。”
在舒适堡淮海中路店坚持锻炼的会员。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该工作人员表示,在总部工作的这些员工,薪资部分还是在正常发放,“有一些交金的部分,可能还要公司努力一下,公司已经在统筹了,希望能够有所好转吧。”
189广场店的一位教练已经在门店工作了超过7年,他告诉记者,确实听到其他门店一些教练被拖欠了薪水。“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稳定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工资发放也都比较正常。万一我们这家店也要关闭,那就再找工作吧……”
商业健身房为何走进了死胡同?
大型商业健身房前几年还很红火,人气最旺的时候,位于市中心的几家门店,甚至需要会员排队进场。短短几年,大型商业健身房为何频频“暴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已经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总体来看,还是大型连锁健身房“重销售”的模式走到了死胡同,“小店没有那么多的层级,也没有很大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会员也不存在会籍负担,想买就买,想走就走。但头部企业不一样,他们船大难调头,对现金流依赖较大。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他们就必须重销售,必须让更多的人办卡,甚至办长期卡、终身卡,多充一些资金。一旦后续填补的会员数量填补不足,现金流就会遇到很大问题。”
舒适堡淮海中路店前台。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他表示,舒适堡的门店大多集中在繁华街区,租金压力更大。“他们某些门店,一个月租金就要五六十万元,再加上水电煤费用和员工工资,每个月都有几百万元的开销。一旦有两个月的业绩不好,就会遇到非常大的压力。而且,舒适堡前几年卖的会员卡又特别便宜,甚至一千元就能练两年,回收资金的压力更大。”
“同时,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加上之前行业内负面消息不断,消费者已经完全不相信长期卡和预付卡的模式。很多人选择健步走、跑步、骑行等户外运动,互联网健身也因为便捷性和低廉的价格,在疫情期间培养了一批用户。”该人士说,健身房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按月付费、按次付费等“轻销售、重服务”的小型健身房更受欢迎,顾客没有购买长期卡、预先支付大量资金的负担,导致大型连锁健身房的客流量不断下滑,会员购买私教课的意愿不断降低。
“从目前来看,大型商业健身房错过了转型的最好时机,在未来一两年还会继续出现问题。只有稳住几个业绩比较好的门店,彻底改变为月付制,并转向服务为主,或许才能迎来转机。”该人士说。
头图为舒适堡晶品店外景。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