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人”就位迎客,一次性看遍全国三星堆文物!上海博物馆东馆首展已准备就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1-29 19:03

摘要: 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阵容。

坐落于浦东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于2024年2月2日开门迎客。东馆的首个开门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也将正式开幕。作为东馆首个特展,也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门类和体系最全的古蜀文明展,劳动报记者1月29日首度探访了上博东馆,用镜头记录了三星堆金面具、竖披发青铜人像的开箱布展经过。


三星堆出土文物“金面具”。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汇集363件文物,向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


本次展览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最新文物修复成果,共计363件文物,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阵容。展览利用东馆的一楼和二楼两个临展厅约2000平方米的空间,分“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题,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和特点,呈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和开放包容特性。


历经百年的考古发现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理论提供重要佐证。古蜀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族群和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果,并与中原王朝始终保存着密切的联系。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古蜀文明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是其文明发展的高峰阶段,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古蜀文明与夏商周三代文明各有鲜明的特色,展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谱写了杰出而辉煌的篇章。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星耀中国”特展从2月2日开始,到5月20日结束,由上博向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而来,为了把这些文物汇聚到上海,上博展览筹备组合计跑了将近1.6万公里,文物更是分五路运输到沪。“错过这个时间,你可能就要到四川去看了。现在来上博东馆,你可以把这些全国的文物一次看全。”



竖披发青铜人像布展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12K微距看国宝,沉浸式体验“考古人的一天”


1月29日上午最后送入展厅进行布展的两件文物,其一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的竖披发青铜人像,高104.0厘米,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人像竖披发分为三股,一部分在头顶上卷,另一部分向后尾端上翘。另有两侧竖发直接上翘至脑后,尾端向上勾卷。脑后有五组竖发,尾端向后凸出。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形,嘴角向下,大耳,左右皆有圆孔,脖子修长。左臂握拳上举,手握飘带,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平举至腰部,右臂从肘部残缺。作为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竖披发青铜人像因矫健的身姿、健硕的肌肉和微微后翘的臀部,被形象地形容为“翘臀小立人”。


另一件由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则如蝉翼吹弹可破。这件金面具高17.5厘米,长31.0厘米,宽16.0厘米,重约50克。这件金面具形象符合三星堆所见典型人面,粗眉、三角眼、高鼻、大口、阔耳。专家介绍,由于三星堆祭祀坑将器物打碎掩埋的独特埋藏方式,该件金面具出土时也已扭曲变形,经专家清理和展开,才呈现现在这种样貌。


此外,由央视频、三星堆博物馆、中创文保联合制作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将在上博东馆第三特展厅同步开展。展览通过展示12K超高清文物数字影像、三星堆考古发掘历程,以及国内外资深艺术家创作的三星堆文化主题当代艺术作品,综合运用创新科技、原创音乐、艺术绘画等多种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观众可沉浸式体验“考古人的一天”,近距离感受“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魅力。


头图为“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厅。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星际冒险限时开启!上海木偶剧团大...

从林风眠、吴冠中大展看海派文化精...

让购书更环保、更文艺!这些来自书...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