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摆擂台,AI大战人类作曲家!“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开幕在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03-01 19:44

摘要: 经典作品是人类的艺术瑰宝,常演不衰。面向未来,我们也需要更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新作品、新创意。

当AI与人类作曲家现场挑战即兴创作,谁能更胜一筹?日前,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推出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启动仪式上,发生了有趣的一幕。


青年作曲家朱序芝和音视频实验室高级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分别以即兴人工作曲和操作计算机系统AI作曲的方式,完成了以《忧郁的雨天》为命题的一段15秒钟的旋律创作,让人耳目一新。


五大板块,激发艺术家无穷创意


众所周知,当下,音乐科技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迭代,音乐艺术与科技融合带来的创新应用正在革新观众体验,并成为更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巨大推动力。


而上海也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上海音乐厅适时打造了“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旨在推动数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让音乐人与科技人在此平台展示前沿的音乐科技研发作品,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共创未来音乐演艺新形态。


记者了解到,此次“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共设置五个单元,包括“乐无穷”展演、“特别呈现”、“音乐科技融创论坛”、“创意推介会”和“工作坊”。其中,“乐无穷”展演的4台演出及“创意推介会”“工作坊”内容由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音乐家征集,并邀请了蜚声国际的五位艺术家担任“首席推荐官”进行评选指导。


AI大战人类作曲家。受访者供图


丰富展演,打开文化传承的多元路径


本届音乐节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已经走过六季的“乐无穷”展演。据上海音乐厅节目部副经理刘夏介绍,“我们从2023年12月发出‘征集令’,陆续收到了来自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各省市,以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跨国合作团队的投稿作品共计102部。经过5位首席推荐官的评选,最终挑选出4部作品进入音乐节展演。”


这些作品显现出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准,并且风格多元,比如入选的4部展演作品,既有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别样爵士乐演绎,又有新科技赋能千年非遗“泉州南音”的当代表达,既有AI歌者唱响百年上海变迁,也有中国各地传统音乐文化与数字影像的跨界探索。


“最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在评选过程中看到了许多年轻的创作者,正尝试通过科技力量,让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绽放出新的光彩。比如南音、评弹、古琴,因为有了数字力量的加持,更多人愿意主动传承这些古老文化,也开辟出了更多传承的路径。”首席推荐官之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于阳说。


科技加持让古老“南音”绽放新风采。受访者供图


全民参与,实现传统表演与未来呈现的双向奔赴


除了“乐无穷”展演,“特别呈现”板块将迎来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两部作品的亚洲首演,包括4月26日的《寂静之声》和4月28日登台的《力量与自由》。届时,来自德国的艺术家们将通过现场音乐+肢体+实时影像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以当代视觉全新诠释舒伯特和贝多芬的经典作品。


与此同时,“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论坛板块也将于4月26日拉开大幕,以“‘数字缪斯’——音乐与科技,相向而行的未来”为题,论坛将汇聚国内外音乐、科技和产业跨领域的相关人士,共同探讨音乐与科技的未来发展之路、剧场运营管理方式等话题。


“创意推介会”板块则将呈现本届音乐节征集的10部创意作品,还有鼓励全民参与的系列工作坊,从“AI大战人类作曲家”到Si-Fi科幻音乐探索之旅、“和鸣”自动化乐器装置展等等,音乐节将为更多观众打开亲身体验音乐科技产业的通道。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坦言,“经典作品是人类的艺术瑰宝,常演不衰。面向未来,我们也需要更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新作品、新创意。数字科技的发展对音乐创作、表演的影响是时代发展必然,我们推出音乐科技融创节,目的就是希望呈现音乐家与技术研发人员在共创过程中碰撞出来的精彩创意,能让数字赋能艺术,艺术得以更好的呈现;艺术加持技术,技术的研发找到更有艺术价值的运用,实现传统表演与未来呈现的双向奔赴。”


头图为“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启动仪式。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技”“艺”双全!上海民族乐团牵...

“星星的孩子”登上申城舞台,他们...

“音乐午茶”12年推出2200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