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至31日,世界级小提琴大师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即将第三度亮相上海音乐厅,奏响“沪惠保·弦乐之巅——卡瓦科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音乐会”,连续两晚为申城乐迷带来巴赫最经典的“小无”全本中国首演。
一边是当今国际乐坛最富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一边是被称作“巴洛克小提琴曲目天花板”的经典之作,这样的“巅峰组合”在上海合体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演出之前,卡瓦科斯向劳动报记者道出了他的压力与期待。
首演“小无”全本
是技术的试金石也是体力大考验
卡瓦科斯出生于希腊雅典的音乐世家,祖父是民谣歌手,父亲是古典小提琴演奏家。5岁时,他就展露出了惊人的音乐才华,12岁被选入由指挥大师阿巴多组建的欧洲共同体青年管弦乐团,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演奏家。21岁时,卡瓦科斯已经包揽了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和瑙姆堡小提琴比赛三项国际大赛冠军,一举跃进国际乐坛最优秀的小提琴家行列,中国观众更是亲切地称他为“卡神”。
此次亮相上海音乐厅,卡瓦科斯将连续两晚为申城乐迷呈现巴赫最经典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这部作品俗称“小无”,也被誉为“小提琴演奏的圣经”。
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卡瓦科斯。上海音乐厅供图
卡瓦科斯告诉记者,“小无”共包括六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在其中设计了小提琴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同时,这套曲目在音乐性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挑战也堪称登峰造极。因此,对于任何一位小提琴家而言,完整演奏全本“小无”,不仅是技术与演奏水平的试金石,更是对体力和精神的巨大挑战。
尽管如此,卡瓦科斯还是毫不犹豫地将这部巅峰之作带到了上海,“我换了一把巴洛克琴弓,演奏的又是一把制作于1734年的‘维勒莫特’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巴赫写这部作品是在1710年,如此接近的时代让乐器与作品格外契合,演出也就水到渠成。”
乐迷与大师面对面切磋
十年间上海观众素养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卡瓦科斯与上海音乐厅的奇妙缘分成为了促使他再度来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时间回到十年之前,2014年3月16日,这位让世界乐迷都望眼欲穿的小提琴大师首度访华,其个人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首演首秀就是在上海音乐厅。
美好的演出体验让他在次年3月与沪上乐迷很快再续前缘,此次将是卡瓦科斯第三次登上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为了让申城乐迷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世界大师,演出前夕,上海音乐厅特别推出了一场“名家公益课堂”,卡瓦科斯以一节干货满满的大师课提前与上海观众见面,还为两名小提琴学员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指导。
卡瓦科斯大师课现场。上海音乐厅供图
当天,15岁的章奥哲带来了帕格尼尼的《钟》,23岁的崔帛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卡瓦科斯对两位“学生”挑战高难度作品的勇气十分赞赏,随后又从抛弓技巧、曲目解读、情感处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让现场的小提琴爱好者们大呼过瘾。
而如此热烈的氛围也让卡瓦科斯十分触动,“十年了,这里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厅的设施设备愈加专业,中国职业乐团的演奏水平越来越高,这些都带动了观众素养的大幅提升。对任何一个演奏家来说这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我想接下来的两天,我会在舞台上更加沉浸其中,给上海观众带来更好的表演。”
享受多重身份
音乐铸就与中国的深厚友谊
不只在上海,眺望国际舞台,卡瓦科斯与许多优秀的中国音乐家也都有着深厚友谊,备受国内乐迷喜爱的钢琴家王羽佳就是其中之一。从韦尔比耶音乐节到合录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再到世界巡演,相差20岁的两人有过多次默契合作,王羽佳也直言卡瓦科斯是最能激发自己灵感的人。
“卡瓦科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音乐会”海报。上海音乐厅供图
更难得的是,除了在小提琴方面的造诣,卡瓦科斯还在相对“低调”的室内乐领域默默耕耘多年。近年来,他又常常以指挥的身份成为国际乐坛的新焦点。“这些身份我都很珍惜,他们非常不同又十分相通,能让我在音乐上获得更多不同的经验和视野。”
卡瓦科斯享受其中,也期待着未来能以演奏家之外的身份与上海观众多多见面。“中国是文明古国,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更让人尊敬的是,这里对于西方音乐又是那样包容。观众非常热情,从不吝啬表达对演奏家的喜爱。这些对世界乐坛来说都是值得骄傲和学习的事情。”卡瓦科斯说。
头图为卡瓦科斯正在指导上海学员小提琴演奏技巧。上海音乐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