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调查|高温暴雨都无法阻挡,露天音乐会成为上海人文化消暑新风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07-11 18:54

摘要: 不同于冷气充足的室内文化场馆,需要“看天吃饭”的露天音乐会正成为不少申城市民夏夜消暑的新风尚。

夏日炎炎,不同于冷气充足的室内文化场馆,需要“看天吃饭”的户外演出正成为不少申城市民夏夜消暑的新风尚。


这几天,正在举行的2024上海夏季音乐节带着7场露天音乐会亮相城市草坪音乐广场,1200个座位场场满员。高温燥热难耐、暴雨不期而至、蝉鸣蚊虫作伴,上海人为何依然能静心赏乐?记者在现场找到了答案。


千把蒲扇随音乐舞动

防蚊贴、盐汽水是观演标配


7月5日晚的“风从海上来”是本届夏季音乐节的首场户外音乐会。当天19时整,记者到达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看到,1200座的观众席基本满员。此时,申城的夜幕已经降临,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炎炎夏日的气息,34℃的热浪从地面升起,与树上的蝉鸣交织。


从松江远道而来的小吴和朋友们伴随着场铃“卡点”进场,迅速把仅剩的几个空位填满了,这是他和夏季音乐节的第7次相遇。“从大学起,我们几乎每年都会来听一场露天音乐会。夏日高温难免烦躁,但音乐总能让人静心。”


说话间,台上,年逾六旬的意大利口琴大师詹卢卡·利特拉登场,动情吹奏起电影《西部往事》的经典配乐。再看台下,1200名观众正手持蒲扇随音乐摆动,即使额头上不断渗出汗珠也无一人离场。甚至原定一个小时的音乐会,在大家的“安可”声中被返场加演到了9点。


千余名市民正手拿扇子观看露天音乐会。受访者供图


经验丰富的小吴告诉记者,不同于音乐厅等室内剧场,欣赏露天音乐会是有专属秘诀的。“比如酷暑天,防蚊贴、盐汽水是标配,加上现场免费发放的小扇子和花露水,全副武装才能把音乐会的氛围感拉满。”这也是他7年来在露天音乐会“稳坐如钟”的原因之一。


实时关注天气预报

暴雨中却无人撑伞


除了高温,每年夏夜,雷暴天气也不会“缺席”上海,这使得露天音乐会更要“看天吃饭”。工作人员调侃道,每逢此时,从艺术家到观众,所有人对演出的专业水准已经毫不担心,反而每个人都会盯着天气预报看个不停。


为了7月11日晚上演的“摇滚新古典”音乐会,乐迷樊清忐忑了一天,“从早上出门开始突降暴雨,直到中午雨量渐小,每隔一个小时我都会打开手机查看实时天气情况,最后还是决定拿把伞去赴约。”不过樊清表示,这把伞并非为露天音乐会做准备,而是自己往返路上所用。


高温酷暑天,露天音乐会现场依然座无虚席。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原来,每年上海夏季音乐节期间都免不了遇上几次雨天,为了保证大家的观演体验,主办方会为所有观众准备好透明雨衣。为了不阻挡后排观众的视线,全场无人打伞渐渐成为了乐迷们的一种心有灵犀,而这份约定俗成也成就了夏季音乐节的许多经典瞬间。


樊清还记得,去年的首场露天音乐会,演出前半小时忽然雷声大作,早早抵达的数百名观众谁也不舍得离开,最终HAYA乐团在倾盆大雨中准时奏响了第一个音符。“黛青塔娜坐在台边歌唱,她的衣衫被打湿,歌声却穿透雨帘抵达了全场观众的心底,也成为了那个夏天让我最难忘的一幕。”


高雅、公益、惠民

城市人情味尽在其中


高温、暴雨都挡不住观众的热情,除了名家名团带来的吸引力外,公益、惠民的服务模式也是露天演出让人驻足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7场黄浦系列演出,全部实行免费预约、凭票入场。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今潮8弄举办露天电影放映。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不仅如此,自上个月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带着300余场露天动画短片走进虹口区今潮8弄,通过亲民惠民的活动形式,让市民游客可以重温坐在弄堂口乘风凉、看电影的夏夜生活。


而这也是夏日露天音乐会、露天电影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种社交休闲新风尚,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柔软和温度。哪怕只是一件雨披、一把蒲扇,都是对每一位市民文化渴求和品质生活追求的尊重,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尽在其中。


头图为2024上海夏季音乐节露天音乐会现场。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摄 影:马亚会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让绘画可听、音乐可见!新媒体合唱...

外卖小哥畅享民乐盛宴!上海民族乐...

古典音乐进商场人气爆棚!莫华伦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