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上海书展开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市出版协会、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共同策划的“上海好书”公布。此次共有2024年上半年出版的30种图书入选“上海好书”半年榜,其中主题出版类3种,人文社科类13种,文学艺术类5种,少儿读物5种,科普生活4种。
“上海好书”评选推介继续参照“中国好书”选书和分类标准,优选以适合大众阅读为导向,体现上海出版专业学术见长优势和出版门类齐全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畅销图书。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格致出版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围绕高质量发展、统筹供需协同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议题,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首要任务、重要动力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人间清白——首届中央监察委“龙华四烈士”》,首次以纪实文学形式描摹了“龙华四烈士”等早期纪检监察先驱的革命群像和奋斗故事,展现党在极端严峻恶劣的环境下,探索开拓纪检监察工作的奋斗历程。
关注中华文明细节局部
“见宏思微,以微窥宏”,从不同面向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上海古籍出版社《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以汉藏早期文明交流为起始,在大的历史及地域文化背景之下,梳理11—13世纪宋、吐蕃、辽、回鹘、西夏、南诏大理等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史实,建构具有学理逻辑的汉藏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叙述与文明史观。
上海三联书店《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环境生态看中国艺术史》尝试从环境生态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演变为枢纽,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东华大学《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作为国内第一部马面裙学术专著,首次从中国传统色彩角度展开体系化研究,归纳198种中国传统色分类,制成“华彩·国色”色卡第一版,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绝美。
再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高质量出版亦是文明交流互鉴重要途径之一。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系“第一次遇见”系列图书重点项目第一种。该丛书分为名人、风物、经典、科技四个门类,诸如《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第一次遇见三星堆》等,通过介绍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成就的精华,传达文明互鉴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代价值。
上海译文出版社《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是英国学者扶霞·邓洛普继《鱼翅与花椒》《川菜》《鱼米之乡》后,对中餐历史及实地研究的结晶,给中国传统烹饪智慧找到全球性参照和现代性诠释。
讨论社会热点纪实话题
上海文艺出版社《去北川》基于作者挂职北川期间的观察、思考,聚焦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书写北川自“5·12”大地震整体搬迁后,涅槃重建取得跨越发展的壮丽过程,是一次向经典纪实范式致敬、探索新时代主题纪实方法的文学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该书对北约东扩、俄罗斯协助美国反恐、在欧洲的导弹防御、格鲁吉亚冲突、美国在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两国在中亚的争夺等诸多涉及美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阐述与剖析。
科普科技强国前沿成果
上海教育出版社《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精神科的工作,为精神疾病和精神科去污名化,为患者扫除接受治疗的障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走出地球的生命》为国内首部以空间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科普作品,融合空间探索的历史和文化,描述人及其他生物在太空中因重力、辐射、磁场等的变化而遭遇的生理、健康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带领读者经历一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中国高科技成就绘本”系列(第二辑)选取已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化运作的“无人码头”洋山深水港、中国速度的高铁“复兴号”等高科技成就,用中国科学家的专业与热爱为儿童带来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