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采茶戏演员唱响《暗恋桃花源》的台词,日前,由上剧场艺术总监赖声川发起的会昌戏剧季002拉开帷幕。国内外名家名团汇聚,多位来自上海的导演、演员、学生们也带着各自的创意之作与当地观众见面,点亮了会昌这座赣南老城的戏剧之光。
“眷村大牛”变身“平原之王”
从魔都飞往江西,1000多公里的距离,青年演员杨易是造梦者也是圆梦者。
在许多戏剧迷的印象里,他是《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是《宝岛一村》里的大牛,是《如梦之梦》中的萨尔瓦多,是《曾经如是》里的先知……凭借独具风格的表演,杨易在诸多经典剧作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角色印迹。
“我一直在发掘自己的更多可能,不仅是表演上,还要慢慢学会如何写故事、如何做好一出戏。”刚满一周岁的会昌戏剧季,给了同样站在创作起跑线上的杨易勇气和信心,也催生出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作品《平原之王》。
杨易自编自导自演独角戏《平原之王》剧照。受访者供图
杨易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市,那是一个典型的煤矿之城,童年的真实记忆和邻里亲朋的生活日常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我想讲一讲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心事与情感。”于是有了《平原之王》。
在这部剧里,杨易一人分饰多角,并且运用Loop Station在演出现场搭建起了“一人乐队”,原创词曲,以河南方言唱响的矿工生命之歌让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观众的不同热议。
“有人说独角戏是在炫技,有人觉得舞美应该更直观,也有人建议我把剧中音乐录成唱片……”杨易笑着接受了所有反馈,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青涩的开始,也是一个美好的起点。
毕业前的“小考”又惊又喜
走出《平原之王》演出的小剧场,小镇里微风掠过的广场和凉亭是上海戏剧学院社会表演专业学生赵蓉的舞台。“环境戏剧《悦羽令》是我研究生的中期作品,以《山海经》中‘鸾鸟悬镜’的传说为基础,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掌控和追寻自我的故事。”
今年6月写出剧本,7月首轮试演后反复打磨,已经先后在上海郊野戏剧节、蟠龙天地音乐季、老舍戏剧节等地累积演出了10场。11月上旬刚刚在学校交了作业,看到会昌戏剧季在征集作品,赵蓉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连夜投了稿。
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赵蓉携环境戏剧《悦羽令》亮相会昌戏剧季。受访者供图
戏剧作品打磨得再久,终归还是要见观众。尤其对年轻创作者来说,经验不够就需要借助观众的眼睛帮我们打开视野。“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感受也不同,倾听观众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最直观地看到作品的问题与优势。”
不仅如此,连续5天10场户外开放式的演出经验也让赵蓉收获颇丰。“每一天的考验都不同,短短1小时里常常又惊又喜。有时演着演着风吹倒了灯杆,有时调皮的小朋友会过来互动,我们就得即兴调整台词和走位,这是镜框剧场里很少碰到的。”8人的小团队还得兼顾彩排、表演、舞台监督、服化道等各个流程,就像一次毕业前的“小考”,赵蓉在会昌戏剧季经历了成长带来的阵痛与蜕变,也收获了属于她的梦想果实。
以戏剧之名让文化向下扎根
赖声川坦言,会昌戏剧小镇由他替父亲重走回家路的心愿开始,没想到开幕短短一年,不少国内外优秀剧目被引入赣南,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戏剧创作者、爱好者相聚于此。
采茶戏演员唱响赖声川经典作品《暗恋桃花源》。受访者供图
去年,上剧场就带着《宝岛一村》专属版跋山涉水“回家”;今年,赖声川为戏剧小镇量身打造的园林版《镜花水月》迎来封箱;期间,《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也在会昌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经典戏剧从上海飞往江西,让小镇青年感受到了文化之美,也为无数有创意、有梦想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孕育新作的平台。
赖声川憧憬着在这里能形成一种文化生态,助力一座老城焕发新颜。“我相信文化创意的力量可以滋养一片土地。通过戏剧可以将文化向下扎根于土壤,让创意灵感的灯泡渐渐点亮会昌。”
头图为环境戏剧《悦羽令》亮相会昌戏剧季。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