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由上音歌剧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比才歌剧《卡门》将于12月9日至12日在上音歌剧院连演4场。
该剧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坦言,近年来,上音相继创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康定情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一系列中外经典与原创歌剧,“制作《卡门》既凸显了上音一直以来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青年歌剧人才提供了艺术实践平台,也是上音为2024年申城音乐艺术舞台的岁末献礼。”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之作,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首演于1875年。它不仅是法语歌剧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作品中的唱段如《爱情是一只自由鸟》《斗牛士之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中法联合制作歌剧《卡门》的部分服装。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在这部经典歌剧问世即将1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艺术家团队联合制作了“上音版”《卡门》,由埃马纽埃尔·巴斯泰女士担任导演,波尔多歌剧院艺术创意团队进行舞美、灯光和服装设计,主要演员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员们,还有两位外籍歌剧新秀——法国男高音朱利安·亨利克和阿塞拜疆女中音埃尔米那·哈桑分别饰演男女主角。指挥林大叶将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担任合唱,Sfuture艺术团担任少儿合唱。
埃马纽埃尔·巴斯泰坦言,执导《卡门》是她的一次冒险,这部歌剧非常经典,此前有太多版本,这是它的优势也是挑战所在。“此前有人会觉得卡门是‘女版唐璜’,但事实上她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女性,勇敢地找寻自己想要的爱情,我们希望给观众呈现一个既传统又有个性的卡门。”于是,主创团队在高度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剧中角色进行深度解读,同时在舞美方面着力打造电影一样的艺术质感,细致到演员的服装、皮肤等,力求让上音版《卡门》既原汁原味又有独特魅力。
廖昌永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从建组到首演,制作历时近一年,今年下半年进入冲刺阶段,上音参演师生排练了2个多月,法国团队从9月份进驻学校指导大家排练。“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这些年,上海音乐学院不断开展国际间的艺术创演合作,通过歌剧制作团队和上音全学科联合作业、协同工作,我们正在努力将上音的歌剧艺术学科打造成一个‘从演唱、表演,舞台制作管理到导演、指挥、歌剧艺术指导、语言正音、歌剧评论和理论研究’的综合平台,为全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厚植成才的土壤。”
上音版歌剧《卡门》排练中。受访者供图
比如此次出演歌剧的主力就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团体,团员从声乐歌剧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中选拔产生,如今它已经是上音声乐人才的“孵化池”。
上音歌剧舞台也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加速器,“和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歌剧制作团队一起合作,能够培养出更多年轻的中国歌剧制作人才、演唱人才、指挥人才甚至导演人才。”廖昌永希望,借助此次上音版《卡门》的制作排演,给学校师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机会,让教育不止于教室内,还要走上舞台进行实战锻炼。
“我们制作《卡门》绝不是自娱自乐,而是期待这部歌剧不仅仅业内‘叫好’,在市场上也要‘叫座’。”廖昌永直言,“上音出品”正在努力为上海演艺市场提供经得起考验的时代精品,丰富上海的文化演艺市场,助力上海的国际演艺大都市建设。
头图为两位外籍歌剧新秀唱响《卡门》经典唱段。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