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着《春节序曲》的喜庆旋律走进古宜路125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大厅里已经早早坐满了观众,“海上年俗”新春系列活动正在这里火热上演。1月30日恰逢大年初二,来自南京群星相声艺术团的演员们带着精心“烹制”的曲艺盛宴登台亮相,打快板、变魔术、听相声、逛展览,欢声笑语中为申城市民送上了别样的新春祝福,也为节假日里的上海文化舞台增添了更多缤纷色彩。
“今年是我们来沪为申城观众送欢笑的第五个年头了,过去进农村、下基层、走社区,一场场演出下来,对魔都早已不陌生,但在新春佳节里在上海登台还是第一次。”看着节目单上连续三天的相声专场,预约票早早被抢购一空,群星相声艺术团团长倪夏宇欣喜不已。初一刚过完年,他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上海市群艺馆为演出做准备。
相声虽然是北方传统曲艺,但在上海也有着深厚的底蕴,海派滑稽戏里就有相声的影子。“好内容是不分地域的,重点要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于是,此次来沪,群星相声艺术团派出了新老结合的阵容,艺术总监倪明带队,青年相声演员倪夏宇、刘亚伟搭档亮相,魔术师赵锁宝大显身手,还有新生代成员张敏敏等。演出形式也丰富多样,快板打出曲艺人的《基本功》、魔术里看《千变万化》,《学聋哑》《恭喜发财》《口吐莲花》《中国好声音》等传统与现代兼具的相声节目更是带来欢乐不断。
青年相声演员倪夏宇、刘亚伟为上海观众带来多个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节目。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不仅如此,当天的多个节目里还特别融入了上海元素,市民观众不仅可以在传统相声段子里听到亲切的沪语方言、俚语,也能在现代戏法中发现海派魔术的老道具老手艺,体验感和互动性更强了。更难得的是,这些演出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家住普陀区的王先生第一时间预约了相声专场,“我的祖籍在河北,紧邻曲艺之乡天津,从小就喜欢听相声。在上海成家立业后好多年没回去了,听说春节期间群艺馆开了专场,我赶紧预约了三张票,带着孩子们来感受一下‘乡音’。”王先生激动地说。
魔术师赵锁宝在表演中与现场观众互动。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老百姓“点菜”,政府“埋单”,越来越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正在走进上海千家万户。倪明不禁感慨,这也是群星相声艺术团的初衷,“作为全国唯一一支公益相声团队,我们一直坚持服务基层,致力于为老百姓送去欢笑。曲艺本就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唤起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倪明说。
据悉,除了三台相声专场,整个春节假期里,上海市群艺馆天天有好戏。除夕夜,蛇年木质中国结挂件制作已经率先登场;大年初一,长宁区非遗项目“海派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姜修宜带着市民游客动手绘制新年灵蛇月份牌;群艺馆二楼的盲盒空间,蛇年生肖有礼的生肖设计展也已经拉开帷幕;还有上海故事汇、民乐演出、高清电影放映等丰富文化活动陪市民过节;一月中旬开幕的“魔都新春娱乐指南——第十九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也将持续至3月16日。
头图为上海市群艺馆“海上年俗”新春系列活动相声专场。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