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镜头的切换,没有特效的修饰,全凭演员的呼吸动作展示朝野权谋。日前,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沉浸式话剧《庆余年》亮相上海星空间·72号神庙剧场开启长期驻场演出。
这是很难满意戏剧工作室历时十个月打造的新作,首次将原著中影视化后未涉及的情节“山谷狙杀”“家宴”“大东山之战”等搬上舞台,以沉浸式剧场的独特表现形式将大体量的权谋史诗浓缩于方寸之间,重构了一个磅礴的武侠世界。
《庆余年》的创作始于一场“炼剧马拉松”。2024年初秋,导演满顶提出一个近乎苛刻的想法,要将大剧场体量的戏剧放进沉浸式小剧场空间,这意味着整个团队都将面临巨大考验。为了避免简单复刻原著,《庆余年》剧本选取了影视未涉及的几个篇章,聚焦范闲身陷朝野夹缝的生死时刻,将生存与牺牲、忠诚与背叛、家国天下的权谋转化为可触摸的剧场体验。
沉浸式话剧《庆余年》亮相上海星空间开启驻演。演出方供图
为了在方寸舞台上带给观众更加沉浸式的感受,演员们在肢体武术老师指导下,从零开始解锁高难度动作。创排初期,每天4个小时的基础体能训练强化核心力量,随后又引入沙袋负重提升肌肉控制力。针对整部剧的重头戏“山谷狙杀”,演员们需要在直径不足五米的区域内完成贴身搏杀、冷兵器交锋、高空跃下等连贯动作,没有替身和剪辑,全凭实打实的肢体张力。为此,编舞团队再次为演员加码,要求他们在负重状态下完成翻滚与闪避。10个月下来,言冰云的扮演者沈浩然感叹,角色身上所有的痛感都化为了演员的本能反应。
舞美团队也没闲着,"U形"双层立体舞台上,他们通过12组可移动屏风、6根可移动立柱及一套影效装置,将大东山、朝堂、私宅等多重场景借助机械运动实现瞬时转换;为了让分饰20余个角色的8位演员顺利完成“一秒换装”,服装组定制了多功能披风与可拆卸配饰,二皇子的领口纹理更是试验了20余种面料。制作人陈映哲直言,“10个月的创作历程就像一场艺术的长征,希望那些匠心雕琢的细节能带领观众在剧场里感受不一样的《庆余年》。”
头图为沉浸式话剧《庆余年》首演剧照。演出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