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8月,上海体育馆,在还是一片农田环绕的徐家汇“边界”拔地而起。这座承载着上海体育记忆的地标性建筑,即将迎来50周岁生日,现在,场馆方特别发出全城征集活动,寻找专属于“万体馆”的特别回忆。
“万体馆”三个字就是上海的骄傲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体育热。上海原有体育场馆或规模有限,或远离市中心,极大制约了上海体育运动的发展。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前夕,上海正式向国务院提请上海体育馆建设方案,并于次年获得批复。
万体馆周围当年还是一片农田。场馆方供图
20世纪60年代,徐家汇地区还只是一片荒僻之地。漕溪北路附近“地区适中,交通、集散方便,结合城市发展远景,有扩建余地”的优良条件,成为上海体育馆选址于此的依据。1960年3月1日动工兴建。可惜当时遭遇困难,仅完成了部分打桩作业,工程就偃旗息鼓。
1972年上海市体委提出重建万人体育馆的报告。次年3月,乘着乒乓外交掀起的来访热潮,体育馆工程重新启动。经过两年的奋斗,上海体育馆于1975年8月竣工,一座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体育馆屹立在上海西南。
1985年中国女排在这里对阵世界明星联队。场馆方供图
因容纳观众数量达到1.8万人,所以也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万体馆”。在那个年代,蓝灰绿是主色调,“一片红”是背景板这座万人体育馆的出现,就像一道耀眼的光,瞬间点亮了多少上海人平静的生活激荡了多少颗年轻又向往的心,哪怕只是远远望一眼,心里也老满足。
见证无数激动人心的赛事瞬间
上海体育馆从此成为“高大上”的代名词。回想当年,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现场直播更是天方夜谭。能走进当时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体育馆,看一场顶级的比赛,真真是“嗲”得不得了!球票?抢破头!全场座无虚席,“万体馆”的名头,实至名归。
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体操比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场馆方供图
它也是上海走向世界的荣光! 上海体育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魏敦山设计,并由我国自行施工建造,在设计中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1988年,上海体育馆和隔壁的上海游泳馆,一道被写进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成为全球建筑史上的成功典范。
1975-2025,时光飞逝,转眼间,刚改建好的“万体馆”,就要迎来它的50岁生日了。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此举行,1984年上海体育馆承办第十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举办洲际体育锦标赛。
199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场馆方供图
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NBA中国赛、世乒赛、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以及CBA上海大鲨鱼男篮的主场赛事相继在这里举办,多明戈、沙拉·布莱曼等世界明星在此演出,这里,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赛事瞬间,承载了无数上海人难忘的青春岁月、甜蜜约会、家庭欢聚……
回忆、影像和老物件都要征集
因此,在上海体育馆建成50周年之际,场馆方特别发出全城征集活动,无论是你当年的建设者?曾经的老员工? 通宵排队买票的狂热球迷?在“万体馆”第一次约会的小青年?带小囡去看人生第一场大型比赛的父母? 见证了它从农田包围到城市中心的“老土地”?或者,你只是曾经远远望过它一眼,就被深深震撼的普通人?
2004年NBA中国赛的场景。场馆方供图
都可以讲讲你和“万体馆”最难忘的经历、最深刻的情感。是看过的哪场经典比赛?是参与的哪次重要活动?还是发生在场馆内外的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瞬间?让文字传递那份温度(100字以上)。
翻翻老相册、老录像带!找出你在“万体馆”里拍的照片、录的影像。比赛现场、场馆内外、与亲友的合影……都欢迎!请务必附上一小段说明: 照片/视频是什么时候拍的?里面有啥人?背后有啥故事?
此次征集活动的联系方式。场馆方供图
此外,“万体馆”的老票根(球票、演出票、参观券)、老工作证、纪念品、宣传册、老报纸剪报……先拍清晰照片,连同物品名称、年代、来源等简要信息留言或发邮件发给久事体育场馆徐家汇体育公园官方微信。 如果符合要求,他们会联系你,看看实物!
如果你是1975年8月生的同龄人,也可以留言报道!场馆方将给前10名入选者安排一场特别的“万体”之旅。
头图为现如今上海体育馆的外景。场馆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