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碧水,百舸争流。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点点的遥控帆船在河水中飘荡。
凉棚在烈日下投出一片荫蔽,60岁的水怡辛目光如罗盘般锁定水面,当一艘学员操控的帆船在转向点偏离航线,他洪亮的声音瞬间穿透热浪:“看标!”
这声严厉的指令,凝结着他从少年宫模型班起步,整整跨越近50年的航海模型情缘。
小学时入迷
看着眼前一群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水怡辛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50年前。“我也是像他们这么大,杨浦区少年宫的老师把我招进去,接触到航海模型,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水怡辛说,那个时候的男孩子大多都有军事梦、航海梦,这个可以在水里跑,就像是真的帆船,觉得非常有意思。
除了行船的乐趣,自己动手同样有趣有用。“现在的海模都可以在网上买,也很便宜,简单组装一下就可以了。”水怡辛回忆,那个时候,零件要自己在车床、铣床上做出来再装配,“为设计船体,还学会画图纸,所以在后来,我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成绩在班里最好。”
水怡辛在指导小朋友遥控远处的帆船。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等到升入初中,水怡辛在区少年宫、军体校和少科站参加基础学习,真正开始航海模型的制作和训练,也逐步参加上海市的模型比赛,因为自己比较刻苦,也比较钻研,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拿到了上海市的航模比赛冠军。
“我当时的梦想很直接,就是盼着什么时候能够参加全国比赛。但因为种种原因,航模不是奥运项目,是一个小众项目,学校里都不是很重视,很多学校就把这个项目砍掉了。”水怡辛的言语中有颇多遗憾。
工厂里钻研
水怡辛很努力地想要进入当时的上海市队,但因为多重原因,没能如愿,加上这个项目在当时的比赛机会太少,他只能忍痛割爱,在后来努力学习,进入到宝钢工作。
“我大概和这个项目脱离了有十多年,偶尔才会拿出来,玩一玩。”水怡辛说,上海是一座智慧之城,在全国很多省市不是很重视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航海模型项目,“2000年左右,上海又开始大力推广这个项目,我就慢慢地把这个项目重新拾了起来。”
小朋友在码头放入帆船准备起航。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工作厂里节奏很忙碌,但与自己热爱的事情重新联结,水怡辛动力十足,利用周末时间段展开训练,逐渐变成资深“发烧友”,在2010年开始,有了更多参加全国比赛乃至世界大赛的机会。
2016年的中国杯帆船赛中,水怡辛在与专业选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绩。2017年,中断了24年的航海模型项目重新回归全运会,水怡辛以群众体育爱好者的身份,代表上海参与全运会,在船身长、帆船面积大、操控难度高的航海模型帆船M级团体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得第7名的好成绩。
一圆冠军梦
年纪在逐渐增大,水怡辛追逐冠军的动力却愈发强劲。2015,他曾获世锦赛第8名,是该项目中唯一进入前八的中国业余运动员。2020年,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诸多国际邀请赛和国内重大赛事开始频繁出现他的身影,先后十多次荣获上海市遥控帆船锦标赛、公开赛冠军。
水怡辛夺得全国冠军。受访对象图
2021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中,水怡辛终于一圆梦想,在与全国各省市多名2000后小将的争夺中,夺得航海模型帆船F5-E比赛金牌。这也是上海队时隔多年重获帆船项目全国冠军,水怡辛小时候就梦寐以求的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终于一朝梦圆。在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斩获一系列国内赛事冠军。
“帆船模型这项运动对赛场风向、风力、水面水速等方面把握非常重要,因为帆船模型本身是无动力的,需要借助水和风来完成比赛。以前我要工作,几乎没什么时间去适应赛场。”当被问及花甲之年夺金的秘诀,水怡辛归因于终于拥有的“匠人时间”:提前一周驻扎丽水赛场,每日观测风向水流;反复调试船帆松紧幅度,甚至研究对手战术。这份极致投入,恰是他对“匠心”的践行——时间与专注,是匠人最昂贵的资本。
校园里传承
利用自己在航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2016年开始,水怡辛将帆船模型变为一个副业去发挥余热,在一些区少年宫和学校的邀请下,致力于青少年海模爱好者教学培训工作,包括进校模型拓展班教学,培训项目涵盖仿真静态制作、仿真航行、遥控帆船、初级动力艇等。
依托上师大闵行三小等学校的码头与凉棚设施,他建立起一套严谨的训练体系:模型需亲手安装并拆卸,不要让家长帮忙,下水前必须逐项检查设备;航线训练中,每轮进行排名,结束后在现场立刻复盘操控精度与航线策略;对屡次失误的学生,他延续早年教练的“严厉风格”,以洪亮的提醒甚至批评强化责任意识。
水怡辛在给小朋友分析技术动作。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我们每次训练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在培养匠心和专注度。”在水怡辛看来,帆船模型的精髓远不止竞技。学员在拼装船体时学习专注,在调试风帆角度时理解流体力学,在瞬息万变的风浪中锤炼决策力,“有的家长说了,哪怕只是在外面站三个小时,也比在家玩手机好上很多。”
水怡辛直言,上海的遥控帆船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众多爱好者和专业老师在各区开展培训活动,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大批爱好者,以众人拾柴的形式推动上海在该项目的持续发展,“期望上海队在今年的粤港澳全运会取得佳绩,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超越前辈。”
匠人心语——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记者:你如何理解航模项目的“匠心”?
水怡辛:热爱和坚持是成功的最大因素。喜欢这个项目几十年,我直到2021年才拿到全国冠军,才终于成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就是因为执着于这一项目,执着于梦想,以匠人精神对待这个小众项目。
记者:业余爱好可以选择的有很多,为什么会选择科技体育?
水怡辛:我选择科技体育,选择帆船模型,就像有的人选择慢跑、打牌一样,是一种选择。我热爱这个项目。小的时候没遇到合适的机会进入专业队,成人后走入工作岗位,我也从未放弃这项运动。
水怡辛讲解航行知识。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其次,上海的帆船模型氛围好。上海的航海模型赛事活动很丰富,我也经常参加市级的公开赛、锦标赛、夏训冬训来提高自己。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在兴趣爱好上的投入度。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省市都愿意、都有能力在一个非奥项目上去尽心尽力营造这么好的环境,我很珍惜。
记者:你希望通过你的努力,带给喜欢航模的孩子什么启示?
水怡辛:航海模型虽属小众,却赋予孩子更珍贵的礼物:开阔眼界,锻炼身体,提高专注度,减少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培养坚韧、顽强、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向前追赶的体育精神以及自我分析和改进问题的能力,哪怕以后不从事这个项目,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会带来益处。
头图为水怡辛在指导小朋友遥控航模。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