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明星会客厅|走进上海杂技团:一套倒立节目打磨16年,夏练三伏锻造海派“精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5-08-14 08:28

摘要: 迎着8月的高温,劳动报“职工明星会客厅”栏目走进上海杂技团,探班新老演员和动物明星们的练功日常。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许多文艺院团的传统。虽然已经立秋,但申城暑气未散,蒸腾的热浪翻涌在“金菠萝”上空,迎着8月的高温,劳动报“职工明星会客厅”栏目走进上海杂技团,通过探班新老演员和动物明星们的练功日常,从那千百遍重复着的一招一式里窥见了海派杂技“精品”的锻造秘诀。


练功房12小时连轴转

老中青三代演员分秒必争长功夫


压腿、下腰、空翻……循着声音走进“金菠萝”,上海杂技团招牌演出《时空之旅2》剧组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着。10个姑娘依次登场,在特制的自行车上玩转出急速翻腾、空中飞跃、多人叠罗汉等不同花样。虽有空调带来的阵阵凉意,但一遍遍的重复过后,每个人的脸上依然挂满了汗珠。


剧组主任张翼告诉记者,进入六七月份,团里基本就开启了“夏训”模式。每天早上8点半第一批演员进场,三个练功房几乎12小时连轴转,“从基本功起步,10点转为技巧,20个节目轮流上课,每组被分到的时间最多一个半小时。”如何抓住机会长功夫?唯有分秒必争!


上海杂技团的演员们在练功房里打磨“抖杠”技艺。颜筱依 摄影


比如集体车技排练时,舞台一侧的区域,其他演员便趁着空档强化起各自的体能,空翻、深蹲、平板支撑,没有一个人闲着。另一边的练功房同样如此,记者走进其中时,两位演员正用肩膀架起一个仅有15厘米宽的底杠,“尖子”站在上面,眨眼间便完成了跳跃、旋转、三周空翻等一系列高危动作,惊险程度令人震撼。一旁的工作人员透露,正式上台后,抖杠演员是不佩戴保护绳的,要想呈现零失误的精彩,练功房里至少得沉淀5到10年,同样的动作千万次打磨,从弹起的幅度到落下的角度,从脚尖的紧绷到膝盖的弯曲,一丝一毫都不容有失。


这并非新人演员的特例,而是每个杂技人的必经之路。从张翼算起,《时空之旅》走到现在20年整,演员已经迎来了第六、第七代,目前剧组的60余人亦是80、90、00后的“老中青”梯队组合。“节目不断丰富创新,但海派杂技人四季勤勉不辍、执着专注的精神始终没变。”


一个倒立节目打磨16年

要学惊人技必下苦功夫


青年演员张俊逸有更深的体会,今年是他加入上海杂技团的第16个年头。从《战上海》到《时空之旅2》,舞台上留下了诸多精彩瞬间。那套令观众和业界啧啧称奇的倒立节目《单人造型》,张俊逸自2010年左右练起,所有的动作早已熟稔于心,但此次夏训依然被他列在了必修课程表上。


一个动作每天打磨几百遍,杂技演员的手腕上绑着厚厚的保护绷带。颜筱依 摄影


要学惊人技,必下苦功夫!张俊逸坚信着这句话,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9点准时走进练功房,一个小时的体能热身打底,然后是“水平顶”“拉肩顶”“头顶转”等高难度技巧的精细打磨,最基础的倒立一天也要重复几百遍,不到午餐时间,两三套练功服已经被汗水浸湿。有时个别地方不满意,张俊逸还会趁着晚上或周末悄悄加练。


苦与累无人知晓,只剩下练功房一侧的格子柜里,那一卷卷被用完的绷带见证着他日复一日的生活。即使被问起,张俊逸也总是化作一句“习惯了”云淡风轻地略过。就像老话儿说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团里每位演员都深知杂技艺术容不得半点懈怠,只有用幕后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台前的精彩。”在张俊逸看来,这正是《时空之旅》自2005年诞生至今,20年来久演不衰的活力之源。趁着夏训,一边守住传统经典,一边努力突破创新,比翼齐飞,海派杂技才能涌现出更多“精品”。


海狮悠悠正在自己的宿舍里上晨课。颜筱依 摄影


上晨课、加夜班、空调零食来助力

动物明星们轮值上岗


除了《时空之旅》剧组,还有一群特殊的杂技演员也在这个夏天迎接着新的挑战。记者来到“金菠萝”附近的一片兽房,远远看到鹦鹉、鸽子、老虎们各有所居,《欢乐马戏》的大明星——海狮悠悠也正在“宿舍”里上晨课。顶球、鼓掌、招手、转圈,在驯兽师张玉彬的引导下,这个200多斤的“碧海骄子”凭借灵活的身体和可爱的表情瞬间萌翻众人,别看小家伙调皮,却是有着8年舞台经验的老演员了。


和它同住一层楼的是英俊的马儿们,趁着日头还没完全升起,石云周带着高大威猛的“闪电”和娇小可爱的“雪球”抓紧到中剧场开启了每日一练。这对“帅哥萌妹”组合十分给力,各种盛装舞步尽显优雅之姿,走进一看又让人忍俊不禁,原来“雪球”的脖子上多出了几条马尾辫,石云周顺势解释道,“这是因为天气炎热,马匹需要保持身体干燥,梳上辫子既俏皮又防暑,一举两得。”


上海杂技团的动物明星“雪球”跟随驯兽师石云周练习盛装舞步。颜筱依 摄影


马厩的“上铺”住着新来的小伙伴——史宾格犬史努比,驯兽师郑甦告诉记者,“一般动物进团后,前两个月是不上功的,先培养感情,五六个月开始基础训练,一年后才上难度。”因此,史努比还不算正式演员,不过聪明的它通过今年夏训已经学会了不少动作,跳跃、匍匐、招牌交叉脚,是个未来可期的“明日之星”。


还有刚刚登台亮相的小熊露娜,既是会做智力测验题的学霸,还是有着倒立绝活儿的运动达人。驯兽师王昀笑称,“这个东北姑娘刚来时性格火爆,尤其夏天,穿着大棉袄的它不免要闹小脾气。”为了安抚这些小动物的情绪,团里在兽房的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有些区域还增加了风扇、喷雾等。



小熊露娜在驯兽师王昀的引导下完成倒立绝技。颜筱依 摄影


暑期《欢乐马戏》的演出量较平时翻了两倍不止,为了让它们在夜场“加班”时也能保持良好状态,剧组两手准备:一边通过AB角让动物们轮值上岗,保证充足的休息;另一边通过小零食调动积极性,比如悠悠爱吃的新鲜小黄鱼每天会准点送达,露娜爱吃的胡萝卜和窝窝头统统管够,闪电喜欢西瓜,雪球爱吃削了皮的苹果,每位驯兽师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牢记它们的喜好,细心观察它们的心情变化,从语气到神情一点点耐心引导着每一位演员完成演出。


用石云周的话说,“人和动物,关系永远大于调教、关心永远大于驯化。只有平时多爱它们,真正把它们当作家人一样,才会有练功房里的默契配合,《欢乐马戏》舞台上才能带给大家更多欢乐。”


全员加速“充电”

练的是海派杂技的精气神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杂技人的传统,也是长功的最佳时机。”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党委书记刘奎丽坦言,演员和运动员很像,舞台就是赛场,绽放的时机往往只有一瞬,但观众在剧场里收获的那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欢笑与震撼背后,其实浓缩了杂技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百上千次的苦练。也正是这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有了《时空之旅》《欢乐马戏》等经典剧目十几、二十年来的常演不衰。


练功结束后,小矮马“雪球”和驯兽师石云周一起坐着休息。颜筱依 摄影


团里每年选在六七八月、最热也是最忙的时候夏训,练的既是技艺,更是一股精气神,是团队的凝聚力。比如今年,除了固有的练功房课程,团里还针对青年演员、管理岗位展开了分层教学,带领全员加速“充电”;通过“引进来”开展安全、阅读等主题培训,帮助大家开阔眼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再“走出去”借助户外团建,及时疏导压力、放松身心。


“夏训”需要身体实践,还要武装头脑,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练内功、强素养、修艺德,海派杂技才能生生不息。


头图为上海杂技团练功房里,《时空之旅2》演员们正在争分夺秒地练功。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能吃辣椒、会出书,出版湘军参加上...

书香热浪齐涌动!从双主场到夜市,...

2025“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8...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