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世锦赛以一场中国风大秀完美收官,赛艇运动也在上海书写更全新篇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5-09-28 21:21

摘要: 这是国际赛艇联合会在中国举办的首场最高级别赛事。

黄浦江畔,一场盛大的联欢。9月28日晚,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齐聚一堂,在欢声和笑语之中,告别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这场首次落地中国的赛艇盛会,不仅以完美的组织赢得了世界赞誉,更留下了赛艇运动的遗憾和未来篇章,将在未来成为烙印于上海这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崭新名片。


中国运动员斩获佳绩


此次赛艇世锦赛,共有‌76名中国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教练团队和中外教练。全部8天的比赛中,中国队斩获3金3银1铜。


中国队在男、女轻量级双人双桨和混合双人双桨(二级残疾)三个项目中夺得3枚金牌;在女子双人双桨、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三级残疾)项目中收获3枚银牌,并取得女子单人双桨(一级残疾)项目的铜牌。


上海运动员张灵/陈云霞也换下了运动装。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在26日备受关注的一场比赛中,上海组合、奥运冠军陈云霞与张灵搭档在女子双人双桨A组决赛中以6分50秒22的成绩摘银,与冠军荷兰组合仅差0.88秒,这是一对自巴黎奥运会后从四人双桨转项为双人双桨的搭档。


这也是上海举办的首场残健融合赛事。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中国选手邵莎莎在PR1级女子单人双桨决赛中以10分50秒78的成绩收获铜牌。赛后她告诉记者,同场竞技的前四名,除她外都参加过残奥会。


这同时还是创造历史性创新的一届赛事——首次设立混合双人双桨和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不仅丰富了赛艇比赛的多样性,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赛体验。


拥有“超模”身材的赛艇运动员闭幕走秀。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赛事的闭幕式同样新意十足。在开幕式就大放异彩的机器人“艇艇”伴随着歌声舒展灵动的身姿,随后,各国运动员换上不同款式的中式服装,身材原本就堪比“超模”的他们大方上阵,来了一场中国风大秀。


璀璨的都市江景更是化作天然舞台幕布,城市景观与体育风采交相辉映,各国运动员争相留影纪念,为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奏响华彩终章。


中国赛艇人的圆梦时刻


1852年,一批上海外侨赛艇爱好者齐聚黄浦江畔,开启中国有记载的首场赛艇比赛;1863年,上海划船总会在苏州河畔成立;1956年,上海组建全国首批20余人的赛艇运动员队伍,成立上海水上运动场。


这是国际赛艇联合会在中国举办的首场最高级别赛事。中国赛艇协会原副主席、本届世锦赛组委会赛事竞赛主任李建新坦言,这是数代中国赛艇人梦想成真的时刻。


国外运动员争相与城市景观合影。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实际上能够在上海举办世界锦标赛,是几代中国赛艇人,几代上海赛艇人的期盼,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就有这个打算。但是一直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申办到。”李建新说。


无论是赛艇世锦赛初次到来,还是上艇持续举办,都为上海赛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建新透露,上艇创办的2021年,上海注册赛艇俱乐部仅三家;如今这一数量已增至30家,日常参与赛艇活动的人数突破2万,20余所学校更将赛艇运动纳入体育课程,让这项运动真正走进校园、贴近市民。


赛艇运动迈向更广水域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虽然落幕,但赛艇运动的热度还在继续。10月2-3日,上海赛艇公开赛将在苏州河接棒上演,不分参加了世锦赛的高水平队伍,将来到城市中心,一展身手。


外国运动员走秀,他们很享受上海时光。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今年我们和世锦赛是‘无缝衔接’。两周时间,把‘世界级赛道’与‘城市河流’连成一体,就是希望把赛艇在上海的‘关注曲线’拉长。”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表示,组委会正以世锦赛为支点,论证将“上艇”延展为持续5天的‘上海赛艇周’,以更立体的城市场景承载赛艇文化。


经过多年培育,水上运动在上海正从小众贵族项目走向大众。2024年上海水上运动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较2020年增长65%。淀山湖周边已建成12个水上运动俱乐部。“我们目前也在和世界赛联也在沟通,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专属于上赛艇的世锦赛的一个城市冲刺赛。”朱骏炜说。


国外运动员要把美景带回家。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世界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认为,本届世锦赛是在中国推广赛艇运动的绝佳机会,“我们希望通过不同渠道推广赛艇运动,吸引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


世界赛艇联合会执行主任文森特·盖拉德则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推广赛艇运动的力度,包括开通中文社交媒体账号,强化与各城市合作,持续举办高水平赛事,助力中国赛艇运动迈向更广阔的发展阶段。


头图为机器人“艇艇”在闭幕式展示舞蹈。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青春华章丨历时近3年,使用超1亿...

足不出“沪”,看“敦煌光影石窟”...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