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作为上海音乐厅建成95周年特别呈现,同时也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由顶尖巴洛克指挥大师哈里·毕克特领衔的世界古乐界标杆英国合奏团,首度将其风靡全球的音乐会版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带给中国观众,并在上海音乐厅进行申城首演。
一部300多年前的作品,为何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上海首秀的音乐会版如何焕活它的全新生命力?大幕拉开前,主创团队向记者讲述了《里纳尔多》不可错过的多种缘由。
亨德尔歌剧奠基之作
《里纳尔多》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大师亨德尔歌剧创作生涯中一部奠基性的里程碑之作,1711年在伦敦首演后便深刻改变了英国的音乐戏剧生态。剧本取材于塔索的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其中融合了宏大史诗背景与奇幻爱情故事,戏剧张力十足。尤其《让我痛哭吧》等大量优美咏叹调旋律精炼、情感深沉,传唱数百年而不衰,堪称声乐艺术的永恒经典。
“2023年,英国合奏团曾带着音乐会版《罗德琳达》亮相上海音乐厅,引发沪上乐迷轰动。此次把亨德尔成名之作首度引进上海,也是希望更多市民观众能在家门口同步欣赏国际顶尖的古乐诠释。”
2023年,英国合奏团在上海音乐厅演出。资料照片
与剧场方的初衷不谋而合,英国合奏团艺术总监哈里·毕克特也连连感叹,“上海音乐厅本就是一栋巴洛克风格建筑,在这里演奏《里纳尔多》再合适不过了。”今年又恰逢亨德尔诞辰340周年,此次音乐会不仅是对大师的致敬,也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巴洛克歌剧巅峰水准的珍贵机会。
名家名团本真演绎
演出阵容同样星光熠熠:英国合奏团曾七度摘得古典乐坛至高荣誉“留声机大奖”,是当今古乐界诠释巴洛克音乐的权威;指挥毕克特则是亨德尔歌剧在当代复兴的核心人物,近年来,由他执棒的亨德尔音乐会歌剧系列已成为卡内基音乐厅最受欢迎的年度传统之一;饰演男主角“里纳尔多”的假声男高音阿列·努斯鲍姆·科恩,拥有惊艳绝伦的优美音色;与他搭档的女高音玛丽·贝文则以戏剧性机敏和精湛的声腔控制力名扬国际。
“与18世纪首演的版本相比,虽然我们没有服装、道具、舞美等魔法加持,但却可以通过音乐讲故事。”毕克特透露,此次亮相上海的《里纳尔多》,在保留完整戏剧冲突的同时,将更聚焦于亨德尔的旋律与和声之美。英国合奏团还将严格遵循历史演奏传统,使用羊肠弦、羽管键琴等特殊乐器,重现巴洛克时期较低的音高标准,赋予音乐温润质感。
“我们还将在重复段落中加入符合时代风格的即兴装饰,每位歌者都有不同的装饰音,配合细腻的眼神与表情传递出浓郁的情感,让这部300余年前的经典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贝文说。拥有历史学背景的男主角科恩则翻遍了各类资料,“希望把更立体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上,而不仅仅是音乐。”
据悉,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音乐厅将为乐迷呈现8台精彩纷呈的音乐会。除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外,还有七台涵盖古乐、室内乐及独奏等多种形式的重磅音乐会。届时,铃木雅明、秦立巍、吴蛮等古典名家,日本巴赫古乐团、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铜管组合等国际名团都将轮番登场,以世界级演绎擦亮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闪亮名片。
头图为上海音乐厅外墙上的音乐会版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巨幅海报。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