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办。记者从10月31日上海市体育局举行的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共有888名运动员参赛,项目出线率有所提高,并在已提前进行的比赛中斩获8枚金牌。
本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在全运会60多年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既是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最新成果和“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打造世界级湾区的重要举措。
竞技体育项目资格赛、积分赛,从2024年1月(田径积分赛)开始,至2025年9月下旬结束。上海1031名运动员参加了33个大项、346个小项资格赛,888名运动员在309个小项获得决赛资格,人数出线率86.13%(上届79.65%)。888名运动员中,男运动员432人、女运动员456人;平均年龄为21.5岁,年龄最小的11岁(滑板运动员徐琳泷),年龄最大的52岁(马术运动员张滨);8人获得过奥运会冠军,18人获得过世界三大赛冠军,75人获得过全运会冠军;首次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有547人,占参赛总数的61.6%;有全运会参赛经历的运动员341人,占参赛总数的38.4%,其中男子水球运动员余利君、射击男子双向飞碟运动员金迪、马术运动员张滨第八次参加全运会。
上海队选手黄齐滨(右)与山东队选手张浩然在男子水翼风筝板级比赛中,他们分获该项目冠亚军。新华社图
从各项目资格赛参赛结果看,有些项目表现出色,如男足U20、女足成年、男排成年、男排U18、女排U18、男篮U18等15支队伍,以小组排名第1名进入决赛;跳水、花样游泳、高尔夫球等决赛出线率100%;有些项目出线率较上届有所提高,田径从86.21%提高到90.32%、赛艇从81.82%提高到84.62%。
本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根据竞赛日程安排,开幕式前将产生77枚金牌。从目前55个提前决赛小项看,上海获得8枚金牌,分别是:女子足球18岁以下组、女子足球16岁以下组、体操男子青年组团体、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帆船女子爱尔卡6级、帆船男子49人级、帆船男子水翼风筝板级、帆船女子水翼风筝板级。从重点项目上看,后续上海将在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乒乓球、自行车、排球、三人篮球、拳击、射箭、赛艇、足球、高尔夫球等项目冲击金牌。
36岁的老将张东霜获得帆船项目女子爱尔卡6级冠军。赛事官方图
群众体育项目,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包含比赛类19个大项、145个小项和展演类4个大项、21个小项。上海共有560名运动员参加21个大项、89个小项的决赛。截至目前,比赛类项目获得8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展演类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运会备战,上海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市队区办、市校联办、市企合办、协会共办等办队模式。目前,市体育局及直属单位与7家高校、5家协会、2家区体育局、5家企业或俱乐部签订了19支联办优秀运动队或联办优秀青年运动队;涉及到33个项目(其中,24个夏季项目,9个冬季项目),22个项目为市体育局直属单位未开展。
头图为上海运动员分别夺得男子和女子水翼风筝板冠军。上海体育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