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于5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未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记者从上海建工集团了解到,为配合这一条例的实施,同时加强工地的安全和信息化管理,集团自行开发的劳务实名制及智能门禁系统项目已开始落地实施,并计划到今年年底全面推广使用。
可加强考勤记录,避免劳动工资争议
负责研发这套系统的上海建工羿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芸告诉记者,劳务实名制系统与集团《施工工地智能门禁系统应用标准》相结合,以人脸识别方式实现对工地进出人员的数据采集和有效控制。通过登记工地人员的基本信息、用工信息、劳动合同、证书信息、扩展信息等内容,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控,保障集团劳务相关要求的执行落地。
据了解,5月1日起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28条提出,具备条件的行业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管理。未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
上海建工的这套系统推出,很好地匹配了上述这一新条例的实施。“同时,工人究竟进工地没有、工作时间多久,这些考勤信息都和他将来的收入息息相关,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避免很多劳动工资方面的争议。”钱芸说。
可对安全隐患,及时发出自动预警
安全管理也是这一系统“神奇”作用所在。“通过系统,每天多少人在工地上工,下班了还有多少人滞留在工地里……这些信息都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异常,会自动做出提醒预警,工地安全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巡查。”钱芸说。
据悉这套系统还将和与集团劳务实名制云平台实时通讯,甚至将信息上传至上海住建委的系统,实现全上海真正意义上工地管理的大数据。
项目从2019年8月开始筹备,在完成系统开发、硬件招投标、系统集成、云平台功能优化等工作后,于2019年11月开始进入集中试点阶段,春节后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涉及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的15家单位已全面覆盖,达165个项目,包括新建项目80个,改建项目85个。目前建工旗下所有重大以及标志性工程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使用这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