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响,蟹脚痒。”中秋时节,螃蟹正肥,很多人的馋虫又要蠢蠢欲动了。螃蟹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历来是一道有名的美食。螃蟹虽好,吃起来却有些讲究:有些人群要回避,有些禁忌要注意。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许杰超营养师表示,螃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营养价值较高,钙、锌等元素的含量也比较丰富。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螃蟹:“螃蟹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因此痛风病人要保持谨慎,吃螃蟹可能会引发痛风。”此外,老年人、小孩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病人,都不建议多吃螃蟹。也有些人对海鲜过敏,吃一点海鲜就腹泻。在健康与美味之间,还是前者更重要一些。
许医生特别提醒,即使是体质健康,不会被螃蟹“伤害”的人群,也要注意分寸,别吃太多。一方面,螃蟹性寒,致病菌含量高,不新鲜、没有煮熟煮透的螃蟹,容易引起腹泻;另一方面,很多人热衷的蟹黄、蟹膏成分类似鱼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每100克蟹黄、蟹膏,胆固醇含量高达400多毫克,比猪肝的胆固醇含量还要高。”
螃蟹究竟该怎么吃?螃蟹的鳃、肠、胃是不能吃的。“蟹鳃是蟹的呼吸器官,聚集了水里面的脏东西和细菌;蟹肠、蟹胃则储存着螃蟹的排泄物,里面含有一些毒素。”至于螃蟹的做法,医生认为:蒸着吃会让螃蟹的肉质更鲜嫩,煮着吃则会导致美味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不过,如果是痛风病人,还是推荐煮着吃,因为这样会把一些嘌呤煮进水里,减少摄入量。”
近期,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推荐了一道菜——紫苏叶冻豆腐螃蟹汤,具有补肾活血功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起来,又美味又健康。
推荐理由:秋季应季汤水,适合一般人群。
材料:螃蟹3只,冻豆腐300克,鲜紫苏叶30g,葱段、姜片适量(3-4人份)。
烹调方法:
将螃蟹洗净,去除蟹壳和内脏后斩成2-4件;冻豆腐、紫苏叶稍稍冲洗后备用。锅中加入少许油烧开,放入葱段、姜片与螃蟹爆炒片刻(可放少量料酒将腥味去除),加入冻豆腐及清水1500ml,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40分钟,可隔段时间稍稍翻动,避免粘锅。加入紫苏叶继续烹煮5分钟,待食材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中秋前后螃蟹“膘肥体壮”,肉厚肥嫩,鲜甜无比,大家都喜欢。但螃蟹性寒,中医认为其能清热、散瘀、消肿解毒,不合适阳虚人群。
紫苏叶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生姜在减少螃蟹的寒凉之性的同时也能去除海鲜腥味。冻豆腐层次丰富,和螃蟹同煮,提鲜的同时更利于增强营养利用及营养价值,而且冻豆腐吸收了蟹的鲜味,咬下去汁水四溢,味道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