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剪头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毕竟头上的事都是“头等大事”。但每次去理发都是既“烧钱”又“烧脑”,要纠结是选总监还是店长?剪便宜的还是剪贵的?
在剪头发的全程中还要和热情的Tony老师斗智斗勇,顶住各种办卡充值的推销。经常是只想修一修,最后稀里糊涂花了四位数办卡。尤其是一些连锁美发店剪头发真是越来越贵了……
你还记得,阿拉小时候理发是怎样一种体验吗?在上海徐汇区,有一家理发店被居民称为“市中心最便宜的理发店”,许多人在这里找回了过去的时光。
店主李锦芳今年65岁,做理发师已经45年了。1999年她从国营理发店离开后,就在徐汇区漕东三路的房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理发店。
一间房,一张椅,一把剪刀,红蓝相间的彩灯悠悠地转着。窗台上,放着一张小小的白卡纸,印着“理发”二字。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李阿姨默默经营了21年。
李阿姨说店里有一批固定的老顾客,大概有三五百个人,都是认可她的手艺,多年来一直找她理发。虽然小店连店招牌都没有,大家来都是熟门熟路。
在这家小小的理发店里,有陪伴阿姨几十年的工具、从师傅手里传下来的百岁理发椅、传统的烫染手法……时光仿佛被定格。
这样怀旧的老式理发椅,你有多少年没坐过了呢?
不少老顾客说起这家店都津津乐道,这位阿姨说,当年在这里剪头发时,儿子才上幼儿园,现在儿子31岁啦,她还是在这里做头发。
这位气质很好的奶奶说,从前自己是黑头发长辫子的姑娘,如今一头白发了,还是在这里剪。
而下面这位阿姨,可能是说出了许多老顾客的心声。
在老客人中,有的已经搬家搬走,但仍旧回来剪头发。
还有一位阿姨很感动地讲:家里老人90岁了,爬不起来了,李锦芳特地上门给老人剃头修面。
许多老客人跟着她几十年,从黑发理到白首,大家都成了朋友,也成了李锦芳放不下的牵挂。
在李阿姨的理发店里,原先洗剪吹的价格是15元,很多年都没有涨价。今年受疫情影响,消毒成本上升才调整为20元一次。不过老客人都说,这几乎能算是徐汇区最便宜的理发店了。
女儿经常劝她不要做了,回家享享清福。但是李阿姨觉得,老顾客们都还需要她,只要身体允许她就要继续做下去。
视频:https://v.qq.com/x/page/t31637ejumh.html
李阿姨理发小店的故事,引来许多网友热烈的评论,不少人都为这份坚守的情怀竖起大拇指!
也有网友表示,自家附近也有这样的老式理发店,价格实惠。
还有网友回忆说,阿拉小时候,都是在这种理发店里理发的呀,大家还记得嘛?
去年,新民晚报“后街小店”系列也曾报道过一家老牌理发店店主老夫妻俩的故事,让人感到非常温馨实在。
爷叔说,现在马路上很多理发店理发成了副业,其他美容、卖卡倒成了主业。他不接受,他觉得实实惠惠才是最好的。
爷叔还自嘲,上海滩上花白了头发还在理发的,也是“稀有品种”了。
这些藏在上海各个角落里,继续坚持着老式服务的理发店,也给这座城市留住了浓浓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