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蕴养!这些苏河湾畔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静安 发布时间:2021-05-10 09:07

摘要: “苏河湾”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文化、国粹京剧、海派文化等文化元素,丰富了苏河北岸居民们的现代生活。

静静流淌的苏州河,伴随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成长,见证上海的发展。“苏河湾”有上海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脉络,也有民族工业的先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河湾”,曾被誉为当时沪上的“清明上河图”,而苏河北岸亦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印迹,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红色文化、国粹京剧、海派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文化元素,丰富着苏河北岸居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富足的精神文化养分,也在不断提升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社区弘扬


1921年夏天,老北站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中途遭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当时,他们就是从老北站顺利转移到了嘉兴,在南湖的红船上,继续伟大的征程。


北站社区内的红色文化,是由一个个红色革命基地和一部部抗战故事组成。



北站街道秉承发扬红色传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将北站红色故事加工制作成短视频,推出《关于上海最早的火车站,你了解多少?》《老北站,一大代表从这里悄悄转移去嘉兴》《老北站弄堂深处的秘密印刷机关——协盛印刷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攻克北站就是取得全面胜利》《沪上女师第一校,倾家兴教有凌公》等视频。


北站社区内白领青年较为集中,为此,北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挖掘辖区内红色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地标资源,将红色历史和文化地标串联成线,推出了一条可学、可游、可思、可悟的“学四史”红色线路地图,并辅以红色建筑定向打卡、情景微党课、知识竞答等形式,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寻访红色足迹、参观红色景点、聆听红色历史有机融合,展现百年北站文化的辉煌和步履传承的印记,打造北站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品牌。



街道各区域化党建单位党组织、党员、白领青年,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共同参与体验“学四史”红色“航线”。上曲艺党课、穿军装唱红歌……大家在红色路线上体验多项“又红又潮”的任务,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各自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迎接建党百年。


国粹京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1993年,上海市首个少儿京剧社——北站社区百乐京剧班开始致力于少儿京剧的普及和提高。这个公益文化品牌,从发起至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不仅成为静安区社区文化的特色品牌,同时还被命名为上海市群众文化活动特色项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0年又名列上海市文化旅游局16个“非遗进社区”示范点之一。



街道为京剧班拨付专项资金,配置了练功房、活动室、服装道具,为孩子们营造出学习京剧的良好氛围。


同时,与辖区内幼儿园及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等合作,开展了“京剧进校园活动”,开设京剧课程、组织京剧兴趣班,学习人数常年保持在千人以上,为少儿京剧的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资方面,街道与上海京剧院合作,由京剧派出了阵容强大的资深演员来到社区,既抓普及又抓提高,就这样,北站街道的少儿京剧渐渐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社区则在社团中选拔优秀学员进入百乐京剧班,跟随上海京剧院的专业老师进行学习。



如此,便形成了社区与学校的良好互动,即学校抓普及,社区则是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孩子们得到提高和发展。


近30年来,共计有3000多人在社区接受了相对专业的京剧培训,300多人次获得市、区乃至全国各大赛事的奖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京剧票友界顶级赛事的中国“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自第二届开始,北站少儿京剧团每一届均有学员入围决赛。


如今,在北站社区,少儿京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同步进行,混搭多种元素,将京剧知识、历史故事、色彩运用、音乐鉴赏融入其中,不断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涵养品位。


正是基于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北站社区百乐京剧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京韵润童心,娃娃秀国粹》获得2020年上海市少儿戏曲“小白玉兰”称号优秀集体节目、2020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编排类集体节目称号。


海派文化:深耕社区发展壮大


上海,是海派艺术的发源地,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这个“容”字上做足功夫,将海派文化内涵、覆盖面在社区持续深化并发展壮大。


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先生,生前居住在山西北路吉庆里。在这里,吴昌硕将海派书画引领进了鼎盛期,他在提升海派艺术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影响的同时,完成了从艺术大师向海派领袖的嬗变,吉庆里也成为北站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为延续吴昌硕与北站的百年情缘,街道创建了近千平方米的吴昌硕海派艺术空间。


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在这里开展,包括 “红色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奚文渊水墨人物画展暨地铁卡《开国领袖》《国歌》首发仪式、“追锺缶翁——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首届会员提名展” 、“跬步之越”朱鸿祥师生书画篆刻展、海上繁花·石库门风情摄影、绘画展暨海派名家讲堂等。



艺术空间里,集书画展览、培训、名家讲座等丰富活动形式与一体的体验活动,全年不间断地举行,丰富着海派文化内涵,成为居民学习与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11月沪上有近百余免费展!各区美...

【荡马路】重新发现多伦路上的复古...

年味也有独特的烟火气!你知道这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