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成为“懒人的救星”,挑选保存要注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国食品报 发布时间:2022-05-13 16:18

摘要: 制作方便、营养美味的预制菜,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

厨房“小白”能做出一桌丰盛的菜肴吗?预制菜给出了肯定答案。


据统计,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5100亿元,2025年或将突破8000亿元。制作方便、营养美味的预制菜,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


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食材为主要原料,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和调味品(含食品添加剂),经洗、切、搭配等加工程序,或炒、炸、烤、煮、蒸等技法,烹调后制成的即食、即热、即烹、即配菜肴或主食。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即食食品


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如泡脚凤爪、牛肉干、八宝粥、卤味食品、火腿肠和罐头等。


即热食品


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食品。如自热米饭。


即烹食品


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过程,进行烹调后即可食用的食品。如冷藏牛排、冷藏宫保鸡丁、面向B端的料理包等。


即配食品


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食品。


消费者不用买菜洗菜,更不用考虑怎么调味,买好半成品甚至成品,回到家打开包装只需简单加热或者翻炒,短短几分钟一盘美味就能装盘上桌。可以说预制菜戳中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繁忙的都市人做饭难的痛点,这也使得预制菜逐步成为家庭餐桌上的新选择。


预制菜,谁买得多?


预制菜是“懒人的救星”,还是厨房的“备胎”?


在大多数人眼中,预制菜这种半成品,往往被视为“懒人的救星”,其目标群体应该是不爱下厨的年轻人。这种一站式的复合式烹饪体验,使得预制菜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但实际上,相关的市场调查却发现,购买预制菜更大的群体,六七成以上是原本就做饭的人群,以30-40岁之间的中年人为主。


这点,从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C端用户画像上也能看出来。预制菜用户中,22—40岁用户占比达81.3%,其中31—40岁用户占比为46.4%。



另外有调研数据显示,“节省时间”是用户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达71.9%,其次是“美味”和“不喜欢做饭”。



中年人群把预制菜当作家庭日常下厨的补充,节约备菜时间,购买渠道则以线下为主;而原本没有做饭习惯的年轻人群,开始逐步接受,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惯还是点外卖。


如何挑选预制菜?


预制菜作为舌尖上的新食品,食品安全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在此,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家团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预制菜时需注意以下三点。


标签标识要关注


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生产企业、许可证及检验证书等信息,选择正规品牌的预制菜食品。


另外,需注意食品套餐标明的菜品内容、主要食材、份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后续加工方式等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品套餐。油脂含量越高的预制菜,越要注意其新鲜度。


收货查验要注意


线下提货时消费者要注意快递或外卖是否按照食品储运条件运输,是否出现因运输过程中达不到相关温度或者包装破损造成胀气、漏袋等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的问题。然后,要立即查看商品情况,查看菜品种类和份量是否和标注一致,菜品新鲜程度、质量有无问题等。


遇到存在食品质量问题或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留存证据,并与商家协商解决,也可进行投诉举报。


储存囤货要科学


购买预制菜品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及用餐人数,合理选择食品套餐,理性囤货,避免冲动消费造成浪费。消费者收到购买的预制菜商品后,应当迅速分门别类存放,生熟分离避免交叉污染,分区冷冻(-18℃以下贮存)、冷藏(0-4℃贮存)、常温(避免高温环境)储存食品。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年味】春节临近,“预制菜”火爆...

“年夜饭” 的“预制菜”成新宠!...

超级风口来了!3万亿元!这种食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