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上海】草编包“潮”起来,买手店为“非遗”草编带货!带你DIY玩转“千年技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饶茗柯 发布时间:2022-08-28 10:31

摘要: 伴着“复古”风,草编以“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复古又文艺”“夏季百搭单品”“不容易撞款”……今夏,“草编包”走俏,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单品”之一。


在微博、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中,对“草编包”的讨论和“安利”也不绝于耳。笔者搜索各大奢侈品牌的官网发现,今年的新款包包不乏草编的身影:Chloe的草编水桶包、Loewe的草编手袋、Chanel的编织化妆包……一时间,原本被视为“传统”“土味”的草编成了时尚界的“宠儿”。


笔者发现,国内的草编时尚单品,并不输国际大牌,在上海,我们的身边,就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徐行草编,这些年来,一批草编匠人通过改良创新,让越来越多精美的草编工艺品被年轻人喜欢……



非遗+时尚,买手店甘为“草编”带货


一捆黄草摞在店门口,分外抢眼。店内,一个个用黄草编织的“球形”灯罩“漂浮”在空中,而货架上则摆放着不同风格的拎包、挎包,都是用黄草编织而成……这家位于武康路129号的买手店,名为“septieme”,各类“草编包”是他们最畅销的单品,细问才知,包包都出自上海嘉定徐行镇的草编手艺人。这些曾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今在现代设计的“包装”下,再次“潮”了起来。


“现在草编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了”,septieme的店员Nicole说,“我们蹭着这波热度,赶快推出了草编产品。”Nicole介绍说,店内商品都是由设计师设计,再交徐行镇的草编手艺人手工编织而成。



徐行草编产自嘉定水乡,从遥远的唐代出世,兴盛于明清,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徐行先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2008年,徐行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icole表示,为了推广徐行草编,septieme与大好设计工作室合作,8月中旬开始特别举办了“黄草编Yellow Grass Weaving”展览。“这也是一次时尚结合非遗文化的尝试”,她说。笔者观察到,店内有的本应摆放草编包的位置出现空缺,“由于我们的产品都需要手工定制,补货的速度会慢一些。”Nicole解释说,草编包的价格在200元至400元不等,经常卖断货,最近接了不少预约新包的订单。


传承+创新,肩背创意“非遗”很酷


有人喜欢到买手店看样下单,也有人更愿意跳开“中间商”,直接到嘉定货品的源头“淘宝”。笔者慕名赶到位于嘉定南大街360号的“阳光工坊”,这个草编作坊在徐行当地小有名气,因为它由徐行草编市级传承人王勤坐镇,担任指导老师,这里还是嘉定区残疾人联合会创办的嘉定文化创业基地,残疾人可以在这里学习草编技艺。


“阳光工坊”采用“前店后厂”模式,一楼是各种类型的草编作品,二楼则是草编手艺人工作的场所。



“阳光工坊”内,各式各样的草编作品琳琅满目,门口的矮柜上摆放着草编储物盒、灯罩、笔筒,就连挂着的风铃都是草编的。店内,有不少游客在参观和选购草编产品。“这里的种类比市区丰富多了”,小林兴奋地说到,她是一个草编“爱好者”,一周前在浏览小红书时发现,徐行草编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决定来嘉定“一探究竟”。“没想到‘非遗’竟在我身边”,小林笑道,“能把‘非遗’背在身上真的太酷了。”


笔者仔细观察了工坊的作品,有草鞋、杯垫、草帽等传统作品,也有与皮革“搭配”的提包、配上了流苏的草编挂件,还有时髦又有格调的各式背包……店员小姐姐展示了他们的最新作品“春夏秋冬”:四个杯垫上分别编上了四叶草、红枫、银杏叶以及梅花,象征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的作品不断在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她说。



市级传承人王勤表示:“目前流传下来的黄草编织方法和花样超过百种,比如普遍使用的竹叶、小梅、连升等花纹”,她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融入现代社会,让草编‘时尚’起来。”


“这里的草编作品都是纯手工编织而成的。”根据店员介绍,由于原生的黄草长短和质地参差不齐,很难做到机械化生产,因此,草编产品的价格看起来不太“美丽”,一根草编小挂件开价160元,而一只简单款的草编手袋也要299元。




展示+体验,DIY玩转“千年技艺”


亲手用黄草编织属于自己的作品,与“非遗”零距离接触,也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从“阳光工坊”出来,乘坐“嘉定62路”就可以到达位于澄浏公路147号的草编文创馆。这是一个创立于2019年的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在互动区内,消费60元便可以亲手编织杯垫、贴画或者是DIY“小葫芦挂件”。


互动区位于馆内二楼,一进门就看见散乱在地上的黄草,黄草旁边的文创馆,草编手艺人徐阿姨正低着头进行编织。徐阿姨今年72岁,受草编文创馆邀请,每天上午9:30都会在馆内为参观者展示草编技艺。“像这样的包,三个小时就可以编完。”她娴熟地秀了把草编技巧。根据徐阿姨介绍,除了展示草编技艺,她还需要完成顾客的订单,有时需要外出展示手艺。




笔者购买了一张体验劵,选择制作杯垫,草编老师便拿来一个“半成品”和一盆水。“拉紧这两根黄草,取左边黄草向怀中方向搓紧,再绕过上面的黄草,向下拉紧,不要忘了沾水……”老师展示了草编手法中最为基础的“挑压法”。搓绳、交叉、拉紧……重复着这样的步骤,不一会儿,一个草编杯垫便成型了。


“自己亲手编织真的会有种成就感”,周末来嘉定度假的小秦不断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在这里编了两个小时非常解压呢!” 笔者在编织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喜欢手工的年轻人,还有全家“出动”前来体验“非遗文化”的三口之家:一位7岁的小姑娘赶在暑假的尾巴,与父母一起来到文创馆。


笔者还了解到,自己制作的杯垫可以在回家后缝上自己喜欢的布料,“DIY”一个展现自己个性的、独特的“杯垫”。“现在来这里体验草编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阎女士表示,不少顾客在体验过之后,对草编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次光顾的客人也有不少。


作为一项“千年技艺”,徐行草编以“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伴着“复古”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大自然的古朴和原汁原味,他们渴望以不同的方式彰显特立独行,于是,一个时尚的背包,一个独具特色的果盘,一双朴实无华的拖鞋,一个自己制作的手工杯垫……让“非遗”草编回“潮”。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寒假遛娃】冬奥“顶流”!想实现...

看上海 | 抖空竹、耍石锁…嘉定...

周末学做美味创意早餐,保准你再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