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潮流是个圈,十年一次轮回,这个定律不仅在时尚界如此,在健身界好像也适用。最近,在一些主流媒体上,“跳绳”这项维系着很多人童年记忆的运动又火了起来,朋友圈里,晒跳绳装备、晒打卡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明星,像我们熟知的“娘娘”孙俪在做节目时就说自己来不及去锻炼,包包里就会随手放一根跳绳。而她在电视剧《理想之城》里的那个角色,一大特色就是下班就跳绳。
不过,“水泥上跳膝盖会废”“没带髌骨护具”“绳子材质看起来相当一般”“膝盖弯曲角度不够”“开除绳圈籍”……满屏的弹幕评论告诉我们,如今的“跳绳”,已然不是儿时的模样了。
最“土”运动为什么变“时尚”了?
其实跳绳为什么这么火,主要原因就是方便携带,健身又健脑,如今也是中小学考试项目。还有就是它的燃脂速度非常快,是跑步的三倍,也就是说跳绳10分钟消耗的热量=慢跑30分钟。
一众健身博主和时尚博主的推崇,将跳绳这项运动成功地卷了起来。
跳绳这个运动不挑地方,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公司,或者在户外,只要给你1平米合适的地方,抽出点时间,就可以运动起来了。而且跳绳被誉为“运动之王”,是一项非常好的全身性运动!
它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骨骼成长,对于成年人也有非常强的好处。可以锻炼身体上下肢的协调能力,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心肺功能、核心力量,对多种脏器具有保健功能,低温季节尤其适宜。
跳绳装备:可不只是一根绳子两条腿哦!
很多人觉得跳绳不过是“一根绳子两条腿,蹦跶起来就完事”。
但上社交平台搜一下“跳绳 入门”,你会发现绳子不过是绳圈里最不起眼的第一道门槛。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跳绳种类根据绳体的材质可以分为PVC、尼龙、钢丝、珠节、牛皮几种;根据功能还可以分为有绳、无绳、计数、夜光等多种品类。
绳圈博主们,随便一列清单就是一把绳子,是真的一“把”,而且在他们眼里,每一条都很有它存在的必要。比如塑料的跳着轻盈,钢丝绳适合练速度,牛皮绳特别有质感……再到发朋友圈必须要用带计数功能和能测心率的,夜间出去跳绳得准备一个夜光酷炫的。
无绳跳 @视频号“Tinasoojung”
荧光跳 @视频号“Tinasoojung”
很多健身博主还会身先士卒,进行装备测评,帮圈友排雷。
@视频号“恐龙蛋练跳绳”
以下是选购精华总结,没耐心的可以参考这个:
1.减脂塑形、日用锻炼,买PVC跳绳
2.速度训练,买钢丝跳绳
3.技术训练,买尼龙跳绳
4.玩花式或者学生,买珠节跳绳
5.想运动强度更高的,买负重跳绳
6.预算充足的,电子计数跳绳,颜值高、好用、又能有效的避免枯燥
除了绳子,随便找几份专为“新手”贴心整理的“入门”装备清单,上面的东西之多,放眼望去我都看不见绳子在哪里。
现在跳绳首先得有个专用的跳绳垫。
这一点还比较好理解,有个垫子能起到减震和防止楼下邻居打上门来的双重作用。
运动内衣、跳绳鞋也还好说,毕竟不跳绳也是能穿的。
而此前一般是在跑步圈、踢球圈看见的压缩袜,如今也经常在绳圈里带着“必备”的标签,且往往会在减震、保护肌肉、省力等等推荐理由后面再加一句:“穿上还会超显腿细哦!”
颜色鲜艳造型醒目的泡沫轴、滚轴都也出现在了打着“必备”俩字的图片中,功能主要是放松肌肉,不同的大件儿放松不同的部位,还细分了软的硬的不同的材质。
还有防护手套、护腕、护踝、髌骨带等保护关节的护具,要是没列在必备清单,是会被踢出绳圈的。
不过这个“防下垂面具”,就感觉有点智商税了,但根据绳圈说法,是因为跳绳会出现法令纹增加的迹象。
跳绳不仅能跳出花来,还不只一朵
你也许会觉得跳绳很枯燥?NO! 绳圈用行动告诉我们:跳绳能跳出花来,圈友谓之“脚花”。
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脚花搭配不同的运动服和不同的背景音乐,瞬间让跳绳变幻出一万种可能。
跳绳脚花非常好学,可以增加跳绳动作的多样性,让跳绳更加有趣不无聊,同时可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因为增加了跳绳难度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增加热量的消耗。
新手基础“脚花”入门:
视频来自@小红书“我是可爱的饼饼啊”
新手跳绳Tips:
跳绳方法不对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一般一周3-5次之间就可以了,每次跳绳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间,太少起不到效果不大,也不用跳太久,没必要过度训练使身体极度疲劳。
在此之前,首先是调整跳绳的长短,脚踩绳子,大小臂呈90度,如果这时候绳子是直的,那这个长度就对了;
第二就是在起跳的时候前脚掌着地,回落的时候也是前脚掌着地,避免我们的脚后跟落地,振伤我们的骨盆;
第三在跳的时候,大臂一定要夹紧身体,然后小臂做外展的运动,尽量用手腕带动跳绳;
注意在全程起跳的过程中,膝关节都不要锁死,把握好跳落的时机和高度(绳长触地20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