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指戌,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今天我们迎来了全年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季节由此开始向冬季过渡。
昼夜温差变大需做好保暖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既然露和霜,都是从地而发,并非从天而降,那“霜降”一说又从何而来?这里的“霜”字其实指的是天气渐冷、气温昼夜变化大的现象,根据全国平均气温变化显示,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所以“霜降”二字是用来形容时节气候特征的,与“降霜”之间并无关系。
进入霜降节气以后,天气越来越凉,每到此时秋裤穿还是不穿、该怎样穿就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近日,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图片显示目前上海早晚凉意重,但是着单裤就够用。虽然对于身处上海的大家来说,还没有到秋裤登场的时候,但对于保暖工作不可掉以轻心。此时,“老寒腿”也就是膝骨关节炎容易发作,建议大家可以养成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而低温导致血管收缩,也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不可衣着单薄,需注意添加衣物,尤其要做好腰腿与胃部的保暖。
避免换季乱穿衣受凉,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种“洋葱式穿衣法”,这种穿搭的秘诀就是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穿衣,以便根据不同温度和环境自由穿脱,例如“衬衫+毛衣马甲+外套”“短袖+长袖衬衫+大衣”等等搭配组合。
补冬不如补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这一句的字面意思是豺狼用捕来的猎物祭祀苍天。这其实是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古人观念的结合,毕竟豺狼不会祭祀苍天,但是到了霜降,它们都会开始捕猎,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食物。而人们也流行在此时进行食补,民间流传着“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比起“冬补”,“秋补”更为大家所看重,寒霜时节吃羊肉的习俗也由此而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的羊肉,因此被列入补品之列。
要说在上海能吃到的羊肉美食,那可不在少数,七宝羊肉、周浦羊肉、崇明羊肉、真如羊肉、张桥羊肉、松隐羊肉……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属于自己“最喜爱的上海羊肉”。
上海的羊肉做法还有“南北”之分。松江、奉贤、金山等地的羊肉做法以白煮、白切为主,其中松江张泽羊肉、奉贤庄行羊肉、金山亭林羊肉等十分有名。在诸多烹饪方法中,白切羊肉能够更好地展现出食材本味,是品尝羊肉之鲜美的最佳做法。而北边的嘉定、宝山、崇明则主打红烧羊肉,味道更加香醇。
草木枯黄注意防忧郁
二候草木黄落。霜降时节,树叶逐渐枯黄掉落,上海街头又到了金黄的时节。道路两旁的梧桐虽不复往日茂密,但逐渐枯黄的落叶铺在地面上,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地毯,也是另一番美景。浪漫唯美的衡山路、坐落着不少历史建筑与名人故居的霍山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愚园路、复古情怀满满的康平路、兼具时尚与情怀的思南路……上海的这些马路值得好好逛一逛,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不妨选个闲暇的时间去走一走,看看上海的秋日氛围。
不过,草木枯黄、万物萧瑟的环境也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因此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疏解压力,调整情绪,防止秋郁。
蜇虫咸俯,动物冬眠
三候蜇虫咸俯。霜降之后,部分动物进入潜藏状态,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养精蓄锐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有计划前往动物园的市民游客可能担心园区里的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影响游玩体验。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动物冬眠通常与环境温度变化和食物短缺有关,冬眠的功能其实就是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保存能量的选择。因此对于动物园里拥有温暖环境、良好保温措施以及充足食物的动物们来说,并不会进入冬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