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已至,天空中鸿雁排成一字形、人字形开始向南迁徙,崇明东滩、九段沙、南汇东滩等地,已有不少候鸟抵达,正在栖息觅食,为下一段长途飞行作准备;行走在海边,能够看到拥有雀鸟羽毛般花纹的蛤蜊;公园里菊花陆续开放……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在节后第二天如约而至,所谓“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如是说。
继白露之后,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描述露水的节气出现了。两者虽然都有“露”,但两个“露”字的含义却不同。露凝而白是白露,白露露珠晶莹剔透,这一节气也被视为天气由热转凉的标志。寒露指的则是露凝为霜,相较白露来说,寒气更重,天气在此逐渐由凉向冷过渡。因此,寒露也是一年中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名,换季在即,建议大家出行时在着装上做好准备。
根据天气趋势显示,受弱冷空气扩散影响,双节过后,本市气温稍有回落,9号以前小雨时断时续,下周周后期早晚体感会更加凉飕飕,最近的降温幅度比较温和,申城能否进入秋天就要关注近期的气温表现了。
寒露亦是多彩的时节
时至寒露,秋天就在眼前。一提到秋季,许多人第一反应就会将它和金色联系在一起,成熟的作物,盛开的桂花、菊花,成片的银杏,皆是这一色彩。但如果你有空去公园走一走,就会发现秋天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寒露时分,上海的气温不复闷热,降雨也随之减少,正是出行的好时候。
在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等地,就有一类鲜花正值花期,它们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大家身边常见的有木槿、芙蓉葵、槭葵等等。木槿属植物硕大而娇艳的花朵十分讨人喜欢,粉红色、淡紫色、白色……不同颜色的花朵开出丰富的层次感。严格来说,这些花其实都属于夏花,但花期很长,所以寒露时分依然能够看到他们盛开的美景,爱花的朋友不要错过了。除了木槿属植物以外,10月上海街头、公园里的粉黛乱子草、格桑花、千日红也将竞相开放。
正秋茶主打清香甘醇
寒露到了,新茶也将上市。每年寒露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的茶,被称为“正秋茶”,在茶友们眼里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与鲜嫩的春茶、干涩味苦的夏茶不同的是,秋茶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众多秋茶之中,菊花茶因其时令特点不能不提。与许多盛开于春夏季节的花不同的是,菊花是反季节的花朵,霜寒越重,开得越艳丽。作为常见的花类药材,菊花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很多种类,如滁菊、杭菊、亳菊等等。不同种类的菊花,功效侧重也不一样,大家在日常饮用时可以按需选择。如果出现嗓子干、头发昏等情况,主打疏散风热效果的滁菊花是首选;想要追求清肝明目的作用,可以选择贡菊;存在咽喉肿痛等不适时,则可以适当饮用杭菊。
菊花茶中的黄酮类物质,使其具有不错的抗氧化作用,但这类物质并不稳定,浸泡时间一久,作用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建议现泡现饮。
虽然菊花茶拥有不少积极功效,但毕竟偏寒,平时怕冷或是一吃生冷胃就容易出现不适的朋友不宜多饮。对于体寒体虚的人来说,饮用菊花茶时,可以加入少许冰糖,达到减弱寒性的作用,体热的人则不适用这一条。
润燥宜吃芝麻、柿子
寒露时节,气候越来越干燥,正是芝麻、柿子发挥作用的时候。古人有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以此流传至今。就药用价值来说,黑芝麻比白芝麻效果更好,不仅对头发、皮肤有益,同时能够起到补肝肾、增津液、润肠燥的作用。一些朋友在换季时可能出现咽喉干燥,甚至咳嗽的情况,此时也可以喝点芝麻糊,滋润呼吸道。
时至寒露,柿子迎来了成熟的季节,古人给予了柿子很高的评价,火红的柿子“色胜金衣,甘逾玉液”,其维生素与糖分含量比一般水果高,能起到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小小一个柿子同样浑身是宝,柿蒂还有止呕的作用。上海虽然不是种植柿子的主场,但随着近年来市郊游不断升温,也开始有不少农事体验基地种植柿子。据了解,上海本地种植的柿子以脆柿为主,整个柿子最甜的部分在脆柿中心,将柿子横切一刀,可以看见五角星的形状,因此它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冰糖心”。不过,甜口的柿子虽然好吃,但由于它含有较多鞣酸,可能与部分食物中的钙、锌、镁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影响身体正常吸收,因此,不建议一次性吃过多的柿子或长期吃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