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份“指引”内含“一表、一图、一码、双文本”,对于需要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而言,如同一份详细的“说明书”,无需再东奔西跑。
疫情期间,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应和职工“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那么,到底该怎么商量?
4月8日,记者从闵行区了解到,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区总工会牵头联合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出台《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期间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操作指引》,这也是本市各区中首份关于集体协商的指引。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指引”内含“一表、一图、一码、双文本”,对于需要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而言,如同一份详细的“说明书”,无需再东奔西跑予以咨询解答,省心又省力。
目前,闵行区内共有9家企业正在开展集体协商,其中2家已按照“指引”完成了协商程序。
从“拟裁员”到“坐下谈”
近100家门店,1-2月份营业收入几乎为零。在这场疫情之中,上海卓卡贸易有限公司充分感受到了寒冬带来了“威力”。
“我们盘算过现金流。”公司行政副总朱伟嘉并不讳言地说道,“账上资金如果完全不采取任何措施,只可以支撑2个月。”
到底是关闭企业,还是继续经营?朱伟嘉表示,经过管理层的讨论,决定还是咬着牙把公司办下去。
而随着而来的,便是不可避免的“降成本”。
朱伟嘉指出,对企业而言,目前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成本及人力成本,前者可以通过撤掉部分高租金店铺、外地一些亏损店铺与商场沟通撤柜或合同到期不签,争取部分房租免付等解决,而后者的调整就涉及到了100多位员工的切身利益。
按照最初自救方案,卓卡贸易曾有设想裁员15%。不过,这一想法并未最终成为现实。
“我们在基层排摸时,发现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动向。”闵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与企业多次沟通,希望其能够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与职工共度难关,而并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能与职工坐下谈,当然最好。”朱伟嘉回忆道,企业决定对自救方案进行指导完善,采取集体协商方式稳定岗位,不减员、不裁员。
“指引”让企业很省心
既然要“坐下谈”,那么到底该怎么谈?
“一开始我们并不清楚,该怎么协商?”朱伟嘉表示,对于这家企业来说,“集体协商”几乎是一个“新名词”。
作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沟通桥梁,闵行区总工会时刻关注疫情期间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早在企业复工前,就针对复工复产后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近日由区总工会牵头,联合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出台《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期间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操作指引》
记者仔细查看发现,与2月17日本市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工作提示》相比,这份指引多出了“一表、一图、一码、双文本”,内容包括协商原则、协商方式、协商内容、协商程序等具体事项,用流程图、一图看懂等方式辅助呈现,打造工会集体协商的一本“百科全书”。
其中,“一表”指的是“闵行区集体协商指导服务联系表”,其中包含了区总工会及各街镇总工会集体协商的咨询电话,以及区联合调解中心及各街镇联合调解分中心咨询电话。
“一图”,则是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期间的集体协商流程图;“一码”,指的是在集体协商过程中,企业和职工遇到问题,可向企业所在地街镇、开发区(园区)等上级工会组织、人社部门扫二维码咨询。
更为重要的,是“双文本”。其中之一,是集体协商代表公示模版,另一份则是集体协商会议纪要的参考文本。
“只需按图索骥,按表联系,按文本操作,整个集体协商流程变得非常透明和简洁。”朱伟嘉表示,对企业而言,省时省心,从而能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复工复产之上。
缩短工时调整薪资
最终,通过集体协商,卓卡贸易决定,通过缩短工时来减少人力成本,2-4月的工作日做3休2,薪资也随之减少。
而这一调薪方式,也得到了职工的认可。“企业遇到难处了,咱们也得退一步。”打版工王绍安作为员工代表,参与了整个协商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公司内5年以上的老员工比例很高,“大家对企业还是有感情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一条心,把难关撑过去。”
目前,卓卡贸易已经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努力恢复元气。
对于想要进行集体协商的企业来说,操作指引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方便,对化解劳资矛盾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目前,闵行区内共有9家企业正在开展集体协商,其中2家已按照“指引”完成了协商程序。
闵行区总工会表示,已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集体协商所需的集体协商代表公示(书)、集体协商要约书、集体协商答复书、集体协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参考文本,确保集体协商规范、有序地开展。
“集体协商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首要准则。”闵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则指出,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保就业,稳定劳动关系,另一方面也要保企业,促进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