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观察|无人驾驶已替代矿区司机!紧接着是货运,最难取代出租和专车司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0-07-10 16:26

摘要: 当我们在讨论“无人驾驶”何时能真正落地时,不免担忧起哪些职业会被AI替代。

7月10日下午,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论坛,“智联新世界,智行新时代自动驾驶论坛”上,无人驾驶的话题被深入探讨。当我们在讨论“无人驾驶”何时能真正落地时,不免担忧起哪些职业会被AI替代。为此,记者采访了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以及行业观察人士了解到,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有三类人群或许会最先产生职业变动:特殊作业司机、卡车司机以及乘用车司机。


“矿区运输司机”正在被替换

无人矿车实现商用落地


你以为只有无人驾驶的汽车?现在矿区都已经开上无人矿车了。在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记者采访到了博雷顿无人驾驶纯电动自卸车的开发团队——萌识科技。据介绍,该款车型是矿山行业最主流的百吨级宽体矿卡,支持生产计划、作业排班、任务与车辆调度、采掘设备与现场监控,可安全高效实现矿石物料与土方的自动化运输。


“在所有的矿区,运输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能够大幅提升运输效率,无疑将有助于推动矿区生产效率的总体提高。另外,矿企在运输方面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仅在人员方面,一般就要根据排班情况,配置‘双份’司机。”萌识科技研发经理张彪介绍,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结构化的受控环境,加上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太高,工作条件太恶劣,特别适合无人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而且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原因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不仅劳动力会持续不足,也越来越少有年轻人愿意到矿区来做运输司机,招工难实际已经延续多年。”他说,根据调查,矿区司机成本以年均10%—20%的比例增加,而现存劳动力年龄结构普遍在40岁以上为主;并且矿区运输司机的从业资格累计年限较长,需要A类驾照。有些矿区一年仅运输车队司机的人员成本就高达千万。


随着无人驾驶矿车的应用,上述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于矿区内部运输多位固定场景与路线,无人驾驶矿车面临的路况等客观情况相对没有那么复杂,能够比较好的满足需求。


“对于矿企来说,无人驾驶矿车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司机的成本,一方面也保证了效率的延续甚至是提升。并且,可能存在的一些人员安全隐患也可以避免。”张彪表示。

“与其说无人驾驶替代了矿区运输司机,不如说是填补了劳动力缺口。”张彪告诉记者,这几年矿区最头疼的就是招不到年轻人,引用无人驾驶技术以后,远程操控、数据监控等环节仍然需要人参与,这样有技术含量且危险系数低的工作更能吸引年轻人加入。


“货车司机”有被替代趋势

未来主要职能是“监督”


我们知道,很多工种的工作环境在对从业者人身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比如矿工、马路清洁工等。正因如此,才需要人工智能。


除了矿区运输司机,卡车运输业无人驾驶的应用同样备受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卡车驾驶员已经出现断层,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将出现严重的缺口。


在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内,上汽大通的自动驾驶重卡车型也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亮相,预示着物流运输业未来的工作场景。


“现在可以考虑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形:无人驾驶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而驾驶舱内则由司机负责监督,他可以针对市中心等较为复杂的路况提供帮助,并确保商品安全送达。由于这类汽车可以超长距离行驶,所以驾驶员的需求会减少,从而缓解短缺现状。”上汽大通无人驾驶项目经理蔡文山指出。


在自动驾驶论坛上,专注无人驾驶的企业图森未来正在验证上述猜想。2018年从北京迁至上海临港的图森未来,获得了中国第一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


去年4月份,图森未来开始在东海大桥探索应用于临港主城区、物流园区、东海大桥、芦潮港中心站等物流场景的多式联运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图森未来在临港新片区和东海大桥等场景的测试里程达51968.35公里,并再获5张无人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继续推进无人驾驶车队的建设与运营。


今年以来,疫情倒逼下,无人驾驶技术在货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走上“快车道”。3月份,图森未来与UPS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合作增加至每周20次,并新开通了一条连接凤凰城和埃尔帕索的运输线路。截至目前,图森未来已在凤凰城、图森、埃尔帕索和达拉斯之间的七条不同路线上提供商业化无人驾驶运输服务。


不过,对于现阶段,无人驾驶货车是否可以取代司机地位,图森未来总裁吕程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无人驾驶系统真的可以完善到在真实运输环境下运行,并且获得国家允许的情况下,也只是对于司机师傅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通过无人驾驶系统也许可以改善司机疲劳驾驶,是一个智慧的驾驶助手,可以让司机师傅节省体力、脑力消耗。并且相对于国外的路况,中国无论从道路复杂情况或是国情方面而言,都是需要进一步思索的,无人驾驶货车在中国的推行相对国外而言可能更困难些。”他说。


“出租车、专车司机”最难被取代

技术上未来5年内或能达到“L5”


6月27日,滴滴自动驾驶服务正式上线,首先在上海接受公众体验报名。用户在滴滴出行App上报名并通过审核后,可进行预约,在嘉定区安亭镇53.6公里的测试道路上“尝鲜”体验。



虽然这次“尝鲜”并非完全无人化(车上仍有安全员),但“出租车、专车司机将被替代”的观点再一次引发舆论。


“特斯拉已经非常接近5G自动驾驶了,我们可以利用特斯拉现有的硬件,只需要改进软件,就有信心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在7月9日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这番话震惊四座。


尽管马斯克对此显得信心十足,但在业内技术专家看来,要在今年内实现L5级别恐怕并不容易。


“自动驾驶L5技术由于受到法律、技术等限制,尚未有机构能够完全实现。”商汤科技自动驾驶研发执行总监石建萍向记者科普,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发布的自动驾驶的六级分类体系,自动驾驶分为L0级到L5级,车辆的自主驾驶程度逐级升高。L5级别是目前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最高等级,通过车载电脑的感知和运算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且不限定道路和环境。实际上,目前多数车企带有自动驾驶辅助动能的产品,基本在L2或L3级别,尚没有L4级别的车型投放市场。


“不过五年内达到L5技术不是太难的问题。”石建萍解释,其实无人驾驶汽车主要依靠车内的计算机进行控制来实现。就是让汽车自己拥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自行智能判断来实现驾驶,无人驾驶需要5G技术配合,因为需要5G技术的快速和细致,对数据的传输时效的苛刻,4G网络还不能满足,所以无人自动驾驶是一个综合技术结合的表现。


换而言之,在当前基建、技术、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出租车、专车司机最难被替代。


不过,无论是已经被替代,还是有被替代的趋势,科技和社会的变革通常都会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产生影响。但无论是怎样的变化,自动化会提高劳动生产力,让劳动者专注于工作中价值更高的元素,是不争的事实。


摄 影:王陆杰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解困外卖员网约司机养老难题,专属...

福清突发心梗公交司机不算工伤?官...

进博观察|智能环卫车已打卡上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