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个大小路口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上海首批勤务辅警满周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0-08-09 17:27

摘要: 去年7月,上海第一批勤务辅警正式上岗,而今已满一周年。

“您好,前方拥堵,这里请不要停车。”繁忙的十字路口,人来人往的商场门前,大大小小的社区街道,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身着统一淡蓝色制服与大檐帽,臂章上有显著的“公安辅警”字样,他们不是警察,却与民警并肩战斗,成为维护城市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城市,因为他们而更加安全。


去年7月份,上海第一批勤务辅警正式上岗,而今已满一周年。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目前,上海市公安局16个分局实有在岗勤务辅警3400余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0岁。据统计,全年勤务辅警协助民警破获刑事、治安案件130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000余名。目前,勤务辅警驻岗在全市1000余个路口维持交通秩序。


海归硕士当起了英语教员


“当辅警,圆了我的‘警察梦’!”1987年出生的黄炅骅是一名海归硕士,毕业于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受警察父亲影响,从小就梦想穿上警服。5年海外学习生涯一结束,却发现已经过了招考年龄。



2019年,当上海公安勤务辅警社招一出,黄炅骅当即报考并被录取。在静安分局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辅助打击岗位,他一口标准的“伦敦腔”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火车站人流攒动,外国人也比较多。今年3月,黄炅骅在巡逻中见一外国人吐痰,便马上就用英语去纠正他,老外先是一愣,然后马上承认错误:“对不起,下次不会了。”在站区,助人为乐的事情也不少。今年7月,黄炅骅帮助了一位外国女士找到了去邮局的路,他流利的英语让这位外国友人惊讶地翘起了大拇指。


最近,黄炅骅又接到新任务,他正在筹备一个英语培训班,帮助一线巡逻的民警和辅警学习常用的口语,为此还专门准备了45分钟的课程,包含交通、求助、寻找失物等50句民警在工作中常用的英语口语。


谈到一年的辅警生涯,黄炅骅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喜欢和人打交道的性格和辅警这个职业比较配,爸爸和女朋友都十分支持我。”


五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我以前在文化单位工作,现在选择勤务辅警的工作,是因为我觉得在帮助别人让我很快乐。”


1988年出生的徐龙彪,现在杨浦区控江派出所辅助交管岗位。他奋战在一线接处警岗位,热心为群众服务,一年就收到五面锦旗。



去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一位报警人出门准备动车时,被十多辆车堵住动弹不得。与民警一起来到现场后,徐龙彪到小区保安处拿了车钥匙,将车一辆一辆挪腾出来,然后又一辆一辆挪腾进去,一直忙到凌晨时分终于解围,让报警人安全驶离。


还有一次110报警,一送水工骑电瓶车摔倒。徐龙彪到现场后见他伤势严重而又死活不肯去医院,通过家属和朋友反复做思想工作,打120将他送到新华医院后转六院。两天后,徐龙彪不放心,又专程去看了这位送水工,家属和水站负责人非常感动,送来锦旗。


徐龙彪的五面锦旗的背后都是老百姓对他这个辅警由衷的赞赏,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努力工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锦旗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爱动脑筋的“技术宅”


“交管勤务辅警的岗位非常符合我的兴趣爱好,我从小喜欢汽车,对信号灯有着天然的敏感。”1988年出生的陈超是个“技术宅”,在嘉定分局新成路派出所辅助交管岗位工作。他做了10年的机修工,属于传统的由师父带徒弟带出来的能工巧匠。


陈超爱动脑筋,在执勤中,他发现辖区博乐南路沿线车流量大,相邻路口距离又近,经常导致道路拥堵。对此,陈超积极记录、测算高峰时段该路段信号灯“绿信比”,提出将博乐南路信号灯的“绿信比”调整至统一绿波的建议,得到领导高度认可,为缓解博乐南路沿线交通拥堵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鉴于陈超的能力,他现在负责一支15人的交管辅警队伍,协助民警负责整个辖区60个左右的路口管理。陈超将规章制度、排班站岗,安排的妥妥的,累的岗位有时他就自己去站,成为民警的强力助手。

通讯员:冉利敏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1000多个大小路口都能看见他们...

首页

顶部